仪器设备
试剂耗材
技术服务

微信号:zwxb_2025

淘宝店二维码

微店二维码

- 大花三色堇再生体系建立
- 张汝鑫, 李晨荣, 王童欣, 黎洁, 李霆格, 许慧娴, 李梅儿, 赵莹1, 彭婷, 王健
- 植物学报. 2025, 60(6): 1-0. doi: 10.11983/CBB24164 cstr: 32102.14.CBB24164
-
摘要 ( 170 )
PDF (1426KB) ( 865 )
知识图谱
收藏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文冠果种仁不定芽诱导及褐化抑制研究
- 周立茹, 敖妍, 仲静
- 植物学报. 2025, 60(6): 1-0. doi: 10.11983/CBB24176 cstr: 32102.14.CBB24176
-
摘要 ( 181 )
PDF (1885KB) ( 539 )
知识图谱
收藏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活性氧在植物种子休眠释放和萌发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 赵洁, 李静, 李雨欣, 黄奕, 杨杰, 李霞
- 植物学报. 2025, 60(6): 1-0. doi: 10.11983/CBB24184
-
摘要 ( 185 )
PDF (1889KB) ( 207 )
知识图谱
收藏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植物卷须发生及其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 罗号东, 刘勇波
- 植物学报. 2025, 60(6): 1-0. doi: 10.11983/CBB25064
-
摘要 ( 89 )
PDF (1504KB) ( 64 )
知识图谱
收藏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不同尺度三维重建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发展及应用
- 黄梦莎, 孔令蝶, 于淼, 刘畅, 王思钦, 王若涵
- 植物学报. 2025, 60(6): 1-0. doi: 10.11983/CBB25002 cstr: 32102.14.CBB25002
-
摘要 ( 210 )
PDF (1800KB) ( 1366 )
知识图谱
收藏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草坪与地被”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探索与实践
- 郝梦媛
- 植物学报. 2025, 60(6): 1-0. doi: 10.11983/CBB24194 cstr: 32102.14.CBB24194
-
摘要 ( 115 )
PDF (1840KB) ( 319 )
知识图谱
收藏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构建大花三色堇(Viola × wittrochiana)植株再生体系, 以大花三色堇(Viola × wittrochiana) 8个品种的叶片和叶柄为实验材料, 筛选并确定了再生率高的品种和部位, 并以PXP的叶柄为外植体, 进行再生体系的优化。结果表明, PXP是用于再生体系建立的最佳品种, 其叶柄是最佳外植体, 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 (不含糖)+30 g∙L–1 蔗糖+1.5 mg∙L–1 2,4-D+1.5 mg∙L–1 KT, 不定芽诱导的最优培养基为1/2MS (不含糖)+30 g∙L–1 海藻糖+0.05 mg∙L–1 2,4-D+3 mg∙L–1 6-BA, 再生苗经多次诱导分化, 再生率可达67.33%±3.06%。不定芽增殖的最优培养基为MS (不含糖)+30 g∙L–1 海藻糖+0.5 mg∙L–1 2,4-D+1 mg∙L–1 6-BA, 增殖系数为3.29±0.22。再生苗在生根培养基1/2MS (不含糖)+30 g∙L–1 海藻糖+0.1 mg∙L–1 NAA上培养2周后开始生根, 生根率为84.44%±6.93%。该研究建立了分化率较高的大花三色堇再生体系, 解决了大花三色堇不定芽分化困难的难题, 为其育种改良和优良品种快繁提供了技术支持。
以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 Bunge)种仁为实验材料, 筛选出诱导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及探究外植体褐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种仁消毒的最佳方法为使用75%乙醇消毒30秒, 0.1%的有效氯消毒10分钟, 污染率为29.33%, 死亡率为12%。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2.5 mg·L-1 6-BA+1.0 mg·L-1 NAA+30 g·L-1 蔗糖+6.8 g·L-1琼脂+0.1 g·L-1 肌醇, 诱导率为72.22%; 不同细胞分裂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中, 培养基添加6-BA时, 外植体死亡率最低, 为12.50%, 诱导率最高, 为73.61%。光照强度为1300lx和温度为26℃最佳培养条件, 诱导率最高, 为72.22%。7月1日-7月8日的种子种仁饱满坚实, 种皮白色, 易剥离, 为抑制文冠果组培褐化的最佳培养材料, 不定芽诱导率最高, 为97.22%。
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在植物种子休眠释放和萌发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低水平的ROS能够促进种子萌发, 而过高水平的ROS对种子却极其有害。穗发芽(Pre-harvest
sprouting, PHS)是作物的⼀种重要性状, 会严重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穗发芽与种子休眠紧密相关, 为同一性状的两种极端表现。因此, 研究ROS在种子休眠和萌发中的双重作用可为揭示穗发芽内在分子机制开辟新视角。本文总结了种子萌发时ROS的产生部位和途径, 重点介绍了ROS与生物大分子、植物激素和其他小分⼦互作参与植物种子萌发以及萌发过程中ROS参与的信号通路途径, 以期为ROS在作物穗发芽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植物卷须是一种特化的攀缘器官, 在植物的生存与环境适应中起着关键作用。通过提供结构支撑、增强光能捕获能力以及降低地面资源竞争, 卷须显著提升了植物的生态适应性。本文系统综述了植物中卷须的生物学特性和发育的分子机制。卷须由花序、叶片和枝茎等器官衍生而来, 由TCP、HD-ZIP和MADS-box等基因家族调控, 并受到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和茉莉酸等植物激素的影响。卷须在功能、形态及分子机制上表现出趋同进化现象, 并呈现独立演化的特征, 这反映了植物对生存环境的适应策略。未来的卷须形成与调控机制研究应关注跨物种的演化机制、环境信号与植物激素的相互调控等方面。
三维重建技术(3D reconstruction)是指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 从二维图像数据中提取目标物体的几何和拓扑信息, 构建其计算机可处理的三维数学模型, 从而实现物体的虚拟重建。在植物科学研究中, 三维模型的构建已成为研究植物生长发育、形态结构和功能机制的有效手段, 为多尺度成像、测量、分析提供了有力支撑, 并在农业和林业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近年来, 随着植物三维重建技术不断完善, 它在植物学研究中衍生出不同的应用方向, 涵盖植物形态结构建模、生长发育动态监测以及植物育种等多方面。本文综述了三维重建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常见的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在植物不同尺度(从器官、组织到细胞)研究中的应用, 重点阐述了这些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旨在为植物多模态跨尺度成像及表型与功能研究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为理解植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响应环境变化的机制提供了新的途径。
随着城市园林建设的不断发展, 风景园林专业教育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特别是在实践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运用方面。本文以“草坪与地被”课程为例, 探讨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以及过程性考核材料的设计与应用。研究表明, 课程考核改革通过增加实践性和过程性考核的比重, 显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有效提升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为今后其它课程的改革提供了可论证的参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