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晓青1, 李梦瑶2, 黄衡宇1*, 张爱丽1*
1云南中医药大学, 昆明 650500; 2贵州医科大学, 安顺 561113
Xiaoqing Ge1, Mengyao Li2, Hengyu Huang2*, Aili Zhang1*
1Yun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unming 650500, China; 2Guizhou Medical University, Anshun 561113, China
摘要: 为加强野生蕨类植物的保护和开发, 优化星蕨(Microsorum punctatum)孢子萌发方法及条件, 比较分析不同因素对原叶体增殖、孢子体诱导, 绿色球状小体(GGBs)诱导及其发育为幼孢子体的影响, 建立人工高效快速繁育技术体系。以成熟孢子为材料, 以MS、1/2 MS、1/3 MS和1/4 MS为基本培养基在无菌条件下进行萌发; 通过进行L9(34)正交试验, 研究无机盐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质量浓度对原叶体发生和增殖的影响。当原叶体增殖到一定数量时, 以MS、1/2 MS、1/3 MS和1/4 MS为基本培养基筛选出适宜诱导孢子体的培养基; 随后, 以幼孢子体为材料诱导GGBs发育为新的幼孢子体并进行炼苗移栽。适宜孢子萌发的培养基为1/2 MS, 原叶体在MS+ 0.3 mg·L–1 6-BA + 1.5 mg·L–1 NAA中大量增殖, 60天后增殖系数约为9.6; 将原叶体切割后接入1/4 MS培养基中, 加无菌水培养90天后幼孢子体发生系数约为10.0; 幼孢子体在1/2 MS+1.5 mg·L–1 6-BA + 0.1 mg·L–1 NAA中可诱导出绿色球状小体GGBs, 诱导率达93.3%, GGBs在此培养基中增殖系数可达32.0; 1/2 MS培养基对GGBs的分化成苗率较高, 最高分化成苗率约为92%; 试管苗经炼苗后移栽成活率在90%以上。该研究分别建立了原叶体-受精-孢子体和幼孢子体-GGBs-幼孢子体2个体系, 尤其是GGBs的产生, 极大缩短了植株的再生周期, 从而创建星蕨完整的人工快繁技术体系。 研究结果可为保护星蕨野生资源、优质种苗繁育提供技术支撑, 也可为其它蕨类植物的人工繁育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