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靓靓1, 汪贤挺2, 陈勇3, 朱逸凡1, 卢新元1, Zaitseva Svetlana Mikhailovna4, 杨海芸1*
收稿日期:
2025-02-20
修回日期:
2025-06-08
出版日期:
2025-07-02
发布日期:
2025-07-02
通讯作者:
杨海芸
基金资助:
Liangliang Zhang1, Xianting Wang2, Yong Chen3, Yifan Zhu1, Xinyuan Lu1, Zaitseva Svetlana Mikhailovna4, Haiyun Yang1*
Received:
2025-02-20
Revised:
2025-06-08
Online:
2025-07-02
Published:
2025-07-02
Contact:
Haiyun Yang
摘要: 银缕梅(Parrotia subaequalis)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为缓解其濒危现状, 以银缕梅带芽茎段作为外植体, 探究不同消毒方式、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与浓度等对侧芽萌发、增殖和不定根生长的影响, 建立了银缕梅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 外植体75%乙醇消毒后置于0.52% NaClO中浸泡5分钟, 接种成活率为83.33%; 基本培养基WPM上侧芽萌芽率最高, 为73%; 添加KT侧芽萌发率达91%, 但无丛芽增殖,而添加1.0 mg·L–1TDZ时丛生芽诱导率为48.63%; 添加1.5 mg·L–1 6-BA和0.003 mg·L–1 TDZ组合缕梅侧芽增殖效果最好, 增殖系数为4.17, 芽生长状态良好。银缕梅不定根诱导较困难, 高浓度生长素会导致芽苗褐化死亡, 在1/2MS基本培养基中添加0.2 mg·L–1 NAA, 获得最佳生根培养基, 生根率达60%。该研究建立了银缕梅组培快繁体系, 可有效缓解银缕梅濒危现状, 为科研和生产提供充足的植物材料。
张靓靓, 汪贤挺, 陈勇, 朱逸凡, 卢新元, Zaitseva Svetlana Mikhailovna, 杨海芸.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银缕梅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 植物学报, DOI: 10.11983/CBB25026.
Liangliang Zhang, Xianting Wang, Yong Chen, Yifan Zhu, Xinyuan Lu, Zaitseva Svetlana Mikhailovna, Haiyun Yang. Establishment of Tissue Culture and Rapid Propagation System of Wild Plant Parrotia subaequalis Under National First Class Protection. Chinese Bulletin of Botany, DOI: 10.11983/CBB25026.
戴小英, 田晓俊, 江香梅 (2009). 红花荷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植物生理学通讯 45(07), 688. 邓懋彬金岳杏盛国英杨其生 (1997). 银缕梅花芽生长和开花习性的观察.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03), 226-229. 方炎明邓懋彬 (1996). 银缕梅木材解剖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 植物资源与环境02), 50-54. 方炎明金岳杏邓懋彬杨其生李碧媛 (1997). 银缕梅叶器官的宏观与微观结构及系统意义. 植物资源与环境03), 36-42. 郝日明魏宏图刘晚苟 (1996). 银缕梅属花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植物资源与环境01), 38-42. 胡国伟 (2013). 银缕梅繁育技术及配方施肥研究. 浙江农林大学. pp. 胡一民, 方国富, 骆绪美 (2011). 银缕梅的分类学地位、濒危原因与保护对策. 安徽林业科技 37(02), 46-48. 黄绍辉 (2004). 几种珍稀树种的引种繁育及生态学研究. 南京林业大学. pp. 黄绍辉, 方炎明, 张启香, 方顺请, 王波, 陈花 (2006). 银缕梅扦插繁殖试验. 西南林学院学报05), 94-96. 康敏, 张美莹, 齐秀双, 佟宁宁, 李旸, 舒庆艳, 刘政安, 吕长平, 彭丽平 (2024). 伊藤杂种‘和谐’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 植物学报 59(03), 441-451. 赖辅鑫 (2022). 濒危植物银缕梅种群恢复的初步研究. 安庆师范大学. pp. 赖辅鑫, 阮向东, 赵凯, 台昌锐, 阳艳芳, 吴彦 (2022). 珍稀植物银缕梅濒危机理及繁育保护研究.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8(04), 83-88. 李孟悦, 刘柳, 刘艳, 张晓曼 (2021a). 毛报春(Primula×pubescens)腋芽再生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 植物学报 56(06), 732-739. 李孟悦, 刘柳, 刘艳, 张晓曼 (2021b). 毛报春(Primula×pubescens)腋芽再生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 植物学报 56(06), 732-739. 刘明珍, 孙国鹏, 戴二宁 (2020). 银缕梅叶片中单宁提取纯化工艺的研究. 化学研究与应用 32(04), 684-688. 刘兴剑 (2000). 盆景新树种——小叶银缕梅. 花木盆景(花卉园艺)04), 29. 刘兴剑, 孙起梦, 窦剑 (2008). 珍稀树种银缕梅引种观察. 江苏农业科学04), 173-175. 刘兴剑, 汤诗杰, 姚淦, 熊玉宁 (2008). 银缕梅开花过程与花形态观察. 江苏农业科学06), 165-166. 刘兴剑郝日明 (1999). 小叶银缕梅. 植物杂志04), 6. 刘振湘 (2020). 米老排组培快繁优化及愈伤诱导研究.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pp. 裴云霞, 曹健, 汪长江, 胡兴宜, 倪天虹, 管兰华, 杜克兵 (2022). 3株枫香优株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0(04), 367-373. 王立超, 石燕, 王金厚, 陆俊, 刘成功, 宋曰钦 (2015). 不同处理对银缕梅种子发芽的影响. 西北林学院学报 30(06), 151-155. 谢纯刚, 刘哲, 章书声, 胡海涛 (2023). 手指柠檬茎段离体再生体系建立. 植物学报 58(06), 926-934. 徐惠强郝日明姚志刚王中磊刘兴剑 (2001). 珍稀树种小叶银缕梅和宝华玉兰自然现状及其就地保护研究. 江苏林业科技05), 19-21. 张启香方炎明胡恒康黄绍辉 (2005). 金缕梅的组织培养. 植物生理学通讯05), 88. 张尚文, 黄诗宇, 杨天为, 李婷, 张向军, 高曼熔 (2024). 基于正交实验的赤苍藤组培快繁体系建立. 植物学报 59(01), 99-109. 郑学峰, 但德军 (2024). 银缕梅扦插育苗技术. 安徽林业科技 50(03), 49-51. 朱汤军, 岳春雷, 金水虎 (2008). 银缕梅和伴生植物光合生理生态特性比较. 浙江林学院学报02), 176-180. Lu J, Chen R, Zhang M, Da SJ, Ma G (2013). Plant regeneration via somatic embryogenesis and shoot organogenesis from immature cotyledons of camellia nitidissima chi. J Plant Physiol 170(13), 1202-1211. Liu C, Deng J, Yan H, Huang H (2024). In vitro cluster buds regeneration and control of shoot tip necrosis in tissue cultures of trichosanthes cucumerina l. Plant Cell, Tissue and Organ Culture (PCTOC) 159(1). Singh CK, Raj SR, Jaiswal PS, Patil VR, Punwar BS, Chavda JC, Subhash N (2016). Effect of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on in vitro plant regeneration of sandalwood (santalum album l.) Via organogenesis. Agrofor Syst 90(2), 281-288. Yu Q, Lin W, Yu X, Qin B, Liang Y, Wei F, Qin S, Wei K (2024). Research on the rapid tissue breeding technology of the endangered plant cibotium barometz (l.) J. Sm. Plant Cell, Tissue and Organ Culture (PCTOC) 158(2). |
[1] | 田旭平, 岳康杰, 王佳丽, 刘慧欣, 史子尹, 亢红伟. 毛建草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J]. 植物学报, 2024, 59(4): 613-625. |
[2] | 康敏, 张美莹, 齐秀双, 佟宁宁, 李旸, 舒庆艳, 刘政安, 吕长平, 彭丽平. 伊藤杂种‘和谐’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J]. 植物学报, 2024, 59(3): 441-451. |
[3] | 张尚文, 黄诗宇, 杨天为, 李婷, 张向军, 高曼熔. 基于正交实验的赤苍藤组培快繁体系建立[J]. 植物学报, 2024, 59(1): 99-109. |
[4] | 刘叶飞, 赵海霞, 姜希萍, 邱锐, 周昕越, 赵彦, 付春祥. 野大麦高效组培快繁及农杆菌介导的愈伤侵染体系建立[J]. 植物学报, 2023, 58(3): 440-448. |
[5] | 朱俊华, 吴宙, 冯炳斌, 邓帅帅, 甄文全, 廖永岩, 颉晓勇, Kit Yue Kwan. 全球中华鲎资源保护现状及对策建议[J]. 生物多样性, 2020, 28(5): 621-629. |
[6] | 冯莹,钱莲文,林庆良. 不同激素对青钱柳外植体和愈伤组织褐化的影响[J]. 植物学报, 2019, 54(5): 634-641. |
[7] | 郑云凤, 张晓曼, 刘晓. 红宝石球花报春腋芽再生体系的建立[J]. 植物学报, 2018, 53(5): 686-692. |
[8] | 李瑞雪, 李纪强, 蒲腾飞, 张晓丽, 赵喜亭, 李俊华, 李明军. 怀山药类原球茎的诱导形成与植株再生[J]. 植物学报, 2018, 53(3): 334-340. |
[9] | 张倩倩, 郑童, 予茜, 葛磊. 生长素与植物根尖干细胞巢的维持[J]. 植物学报, 2018, 53(1): 126-138. |
[10] | 孙英坤, 胡绍庆, 庞基良, 高凯, 刘华红, 陈焕伟, 姚涛, 陈林敬, 沈柏春. 珍稀濒危物种堇叶紫金牛高效快繁体系的建立[J]. 植物学报, 2017, 52(6): 764-773. |
[11] | 王燕, 牟豪杰, 吕永平, 李海营, 汪一婷, 陈剑平. 寿锦的离体植株再生及组培产业化增殖[J]. 植物学报, 2017, 52(3): 331-336. |
[12] | 张群, 吕秀立, 何小丽, 朱义, 崔心红. 海三棱藨草的组织培养与快繁体系[J]. 植物学报, 2016, 51(5): 684-690. |
[13] | 王燕, 汪一婷, 吕永平, 牟豪杰, 李海营, 陈剑平. 组培增殖方式对网纹草嵌合性状稳定性的影响[J]. 植物学报, 2015, 50(3): 337-338. |
[14] | 许德成, 王小菁. 红厚壳茎段丛生芽诱导与植株再生[J]. 植物学报, 2014, 49(2): 167-172. |
[15] | 罗庆华, 刘英, 张立云. 张家界大鲵人工放流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生物多样性, 2009, 17(3): 310-317.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