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图/表 详细信息
铁观音原生质体高效瞬时转化方法的建立
张玉琴, 吴嘉诚, 何萌, 刘仁义, 朱晓玥
植物学报    2022, 57 (3): 340-349.   DOI: 10.11983/CBB21206
摘要   (1926 HTML51 PDF(pc) (6892KB)(1302)  

近年来, 茶树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为茶树在分子和基因水平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但由于转基因技术尚不成熟且茶树生长周期较长, 茶树的基因功能研究依然不能有效开展。采用铁观音(Camellia sinensis var. sinensis cv. ‘Tieguanyin’)实生幼苗叶片, 通过筛选多种纤维素酶、果胶酶、离析酶和甘露醇的浓度组合, 并结合原生质体的数量、活性和杂质含量综合确定了最佳配方, 成功建立了铁观音茶苗叶片原生质体提取和PEG介导的高效瞬时转化体系, 转化率达56.25%。利用该系统探索了茶氨酸代谢通路中2个重要合成酶(茶氨酸合成酶(TSI)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II-1.1))的亚细胞定位。研究发现, 这2种酶均定位于铁观音原生质体细胞质中。茶苗叶片原生质体提取和瞬时转化体系的建立为茶树基因组功能研究奠定了技术基础。



View image in article
图3 拟南芥和铁观音叶肉原生质体转化率
(A) HBT-GFP-GSII-1.1的转化率; (B) HBT-GFP-TSI的转化率。 *代表显著性差异水平(P<0.05, 卡方检验)。误差线表示平均值±标准差。
正文中引用本图/表的段落
我们进一步比较了HBT-GFP-GSII-1.1和HBT-GFP- TSI质粒在拟南芥和铁观音原生质体的瞬时转化率(图3A, B)。结果表明, 在拟南芥原生质体中转化HBT- GFP-GSII-1.1和HBT-GFP-TSI质粒, 转化率均值分别为68.57%和12.55%, 最高分别可达83.42%和14.02%; 在铁观音幼叶原生质体中转化HBT-GFP- GSII-1.1和HBT-GFP-TSI质粒, 转化率均值分别为31.57%和14.91%, 最高分别可达32.28%和24.20%。不同表达载体的转化差异可能是由于基因自身的蛋白稳定性导致荧光强度存在差异。
本文的其它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