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作者指南
过刊浏览
出版伦理
刊物订阅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植物学报》简介
检索系统收录
综合评价指标
获奖情况
审稿流程
历史沿革
历年审稿专家
《植物学报》征稿简则
数据政策
投稿指南
论文模板
论文写作基本格式规范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长英文摘要撰写模板
论文出版与版权转让协议
编委会
青年编委
远程办公区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主编办公
编辑办公
读者服务区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分栏目浏览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知识体系
仪器设备
更多...
试剂耗材
更多...
技术服务
更多...
电子目录推送
《植物学报》电子双月刊逢单月通过邮件进行发行
Email:
我要订阅
友情链接
微信号:zwxb_2025
淘宝店二维码
微店二维码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下载引用
EndNote
Reference Manager
ProCite
BibTeX
RefWorks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1.
无胶筛分毛细管电泳在分析苹果发育时期转变蛋白质变化规律中的应用
田义;张新忠;张志宏;丛佩华;康国栋
植物学报 2008, 25 (
05
): 585-590.
摘要
(
2021
)
PDF
(279KB)(
1827
)
可视化
收藏
对无胶筛分毛细管电泳体系的筛分介质浓度、缓冲体系的离子强度、分离电压、进样量及温度等条件进行了优化, 最终确定最佳分离条件为7.5% Dextran, 7.5%丙三醇, 0.15 mol.L-1 TB, 0.1% SDS, 分离电压23.5 kV, 进样量1.5 ps i×90秒, 温度25°C。应用此方法对金冠×红玉苹果杂种后代韧皮部蛋白质进行测定, 得到了多个与阶段转变相关的蛋白质, 在韧皮部50节上, 有分子量为5.0 kDa的特异蛋白质出现, 分子量为24.5 kDa的蛋白质含量在阶段转变过程中明显升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CSCD(
1
)
Select
2.
植物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胼胝质染色的新方法
刘晓瑞;陈祖铿;刘家熙
植物学报 2008, 25 (
04
): 455-458.
摘要
(
2172
)
PDF
(473KB)(
2752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改良苯酚品红-苯胺蓝压片法, 观察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胼胝质的动态变化。使用该方法简便、快速且省时, 获得的照片颜色鲜艳, 细胞质呈红色, 染色体为深红色, 胼胝质呈黄绿色荧光, 对比明显, 有三维效果。单用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对新鲜材料进行压片, 在蓝光激发下, 细胞质与染色体呈红色荧光, 染色体清晰。实验结果表明, 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可作为荧光染料代替DAPI及H33258等昂贵的核染料, 从而降低实验成本。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CSCD(
3
)
Select
3.
单头灰飞虱体内水稻条纹叶枯病毒的快速检测
曲志才;沈大棱
植物学报 2008, 25 (
04
): 459-464.
摘要
(
1894
)
PDF
(160KB)(
1458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RT-PCR检测感病植株和单头带毒灰飞虱, 均扩增出水稻条纹叶枯病毒特有的一个长540 bp的片段, 且人工饲毒虫的病毒含量高于自然感病稻田虫。以病毒S蛋白的多克隆抗血清, 采用Western印迹技术从单虫体内检测到病毒抗原的2个专一性条带, 大小分别为20.7和19.7 kDa。DIBA (dot immunobinding ass ay)检测法快速、简便, 但专一性和灵敏度不及RT-PCR与Western印迹检测。对不同检测方法所得昆虫带毒率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CSCD(
2
)
Select
4.
一种改进的水稻成熟胚愈伤组织高效基因转化系统
陈惠;赵原;种康
植物学报 2008, 25 (
03
): 322-331.
摘要
(
2584
)
PDF
(1121KB)(
4155
)
可视化
收藏
以成熟胚愈伤组织为材料的农杆菌介导水稻转化法虽已建立, 但转化频率仍有待提高。本文以粳稻(Oryz a sativa)品种(中花10号和中花11号)的成熟胚诱导的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 对组织培养体系及影响遗传转化的因素进行优化, 建立了一套改进的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高效遗传转化系统。农杆菌菌株为EHA105, 质粒载体是pUN1301/ OsRAA1, 其中含有标记基因GUS 和筛选基因HPT。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NBD2 (NB+2 mg·L-12,4-D), 继代培养基为NBD0.5, 预分化与分化培养基为RE1 (MS+1 mg·L-16-BA + 0.25 mg·L-1 NAA + 0.5 mg·L-1 KT + 0.2 mg·L-1 ZT)和RE2 (MS+ 1 mg·L-1 6-BA + 0.5 mg·L-1 NAA+ 0.5 mg·L-1 KT + 0.2 mg·L-1 ZT)。另外, 还分析了影响T-DNA转移的多种因素, 如外植体种类、愈伤组织预培养基和愈伤组织继代次数等。采用优化的转化程序, 水稻愈伤组织转化率和植株转化率可达70%以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CSCD(
15
)
Select
5.
琼脂糖印迹法: 观察植物表皮细胞的一种简易方法
吴杰;梁敏婷;王小菁;彭建宗
植物学报 2008, 25 (
03
): 332-336.
摘要
(
2303
)
PDF
(699KB)(
3384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一种获得完整植物器官表皮细胞大小和数目的简易方法: 琼脂糖印迹法。该方法根据琼脂糖凝固时具有可塑性的原理, 通过对材料固定、包埋、切胶和显微观察等步骤从而获得材料表皮细胞的轮廓。该方法具有简单迅速、图像清晰、观测结果准确且应用广泛等优点, 可使统计植物发育过程中细胞数目及大小的工作变得简单易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CSCD(
1
)
Select
6.
一种从富含多糖的玉米幼穗中提取RNA的方法
朱昀 王猛 贾志伟 练云 金颖 王国英
植物学报 2007, 24 (
05
): 624-628.
摘要
(
2220
)
PDF
(430KB)(
2983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一种大量提取玉米(Zea mays L.)幼穗总RNA的有效方法。由于玉米幼穗富含多糖, 用普通的RNA提取方法和Trizol很难获得高质量的RNA。在热酚法提取RNA的基础上, 通过在提取缓冲液中加入低pH值的醋酸钾来去除多糖。所得到 的RNA获得率高, 质量好, 条带完整, 实验证明可直接用于RT-PCR、微阵列等各项后续分子生物学实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CSCD(
12
)
Select
7.
整体透明技术在植物生物学中的应用实例及其剖析
郝建华 强胜
植物学报 2007, 24 (
04
): 490-497.
摘要
(
2062
)
PDF
(1340KB)(
2984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采用不同的透明剂和透明方法, 对番茄 (Lycopercicon esculentum)侧根原基、加拿大一枝黄花 (Solidago canadensis)与一枝黄花 (S. decurens)的亲和性识别反应和苏门白酒草 (Conyza sumatrensis)的胚珠发育过程进行了观 察, 提供了整体透明技术在植物生物学中的应用实例, 简要回顾了该技术在植物生殖生物学中的应用和发展状况, 分析了该技术在植物生物学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 探讨了该技术应用中一些具体的技术环节, 如透明剂的选择和使用以及与特殊用途显微镜的配合使用等方面的问题, 并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CSCD(
9
)
Select
8.
兴安、长白及华北落叶松RAPD 分子标记的物种特异性鉴定
曲丽娜 王秋玉 杨传平
植物学报 2007, 24 (
04
): 498-504.
摘要
(
2054
)
PDF
(1290KB)(
1498
)
可视化
收藏
以中国北方地区主要乡土落叶松树种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长白落叶松(L. olgensis)和华北落叶松(L. principisrupprechtii)的针叶及种子胚乳为研究材料,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3种落叶松进行不同物种的种间鉴别。结果表明, 通过引物筛选得到了4个可以鉴别3种落叶松的RAPD引物, 其中有2个引物在落叶松针叶和种子胚乳基因组中都扩增出相同的条带。引物OPB-11在兴安和长白落叶松基因组DNA中1 500 bp处扩增出特异条带, 而在华北落叶松中没有; 引物OPX-14在兴安落叶松基因组DNA中1 200 bp处扩增出特异条带, 而在长白落叶松中没有; 还有2个引物可分别作为3种落叶松苗木和种子鉴别的辅助标记。本研究从分子水平上为落叶松的种间鉴别提供了新的鉴定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CSCD(
3
)
Select
9.
一种女贞叶抗冻蛋白的分离纯化
刘尚 廖祥儒 张建国 苗会娟
植物学报 2007, 24 (
04
): 505-510.
摘要
(
1995
)
PDF
(579KB)(
1460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抗冻蛋白与冰结合的特性, 利用碎冰从女贞(Ligustrum lucidum)叶提取液中分离出抗冻蛋白。结果表明, 通过碎冰吸附、凝胶过滤和离子交换层析可以获得4个组分的蛋白质, 其中的1个经鉴定具有热滞活性。在蛋白质浓度为5 mg. mL-1时, 它的热滞活性(thermal hysteresis activity, THA)值为0.678°C, 对其进行全波长扫描(200-1 000 nm)发现在975nm处有吸收峰; 该蛋白亲水性氨基酸含量较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CSCD(
11
)
Select
10.
基于MATLAB 的花粉形态量化分析
贾红娟 张军文
植物学报 2007, 24 (
04
): 511-515.
摘要
(
1999
)
PDF
(68KB)(
2464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数字照相技术和MATLAB软件测量了5种杨树、3种柏树各50粒花粉的面积、扁圆率、极轴长度、赤道轴长度, 计算了面积标准差和极轴长度/赤道轴长度。对8种花粉的面积作了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在99%置信水平上用面积能区分8种花粉。用5种杨树花粉的扁圆率平均值、极轴平均值、赤道轴平均值和P/E值作聚类分析, 聚类结果显示, 5种杨树可分成3组, 加拿大杨和小叶杨是一组, 毛白杨和山杨是一组, 青杨单独为一组。电镜观察纹饰特点与以上聚类结果一致。本研究为定量研究花粉形态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及更多的有效数据, 比目测精确度提高了10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CSCD(
3
)
Select
11.
一种快速、高效的橡胶树胶乳总RNA 提取方法
张治礼 杨云 刘宽灿 苏火生
植物学报 2007, 24 (
04
): 516-520.
摘要
(
2198
)
PDF
(173KB)(
2291
)
可视化
收藏
胶乳是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乳管中特殊的细胞质, 主要由橡胶粒子、黄色体、F-W粒子和普通细胞质成分构成, 其中橡胶粒子占20%-40%, 蛋白含量高达1%-2%。由于高比例橡胶粒子和蛋白质的干扰, 目前使用的胶乳RNA提取方 法都具有步骤繁琐、胶乳需求量大、操作技巧性强不易掌握等缺点。为快速、高效地获取高质量的胶乳RNA, 我们在现有方法的基础上摸索出一套步骤简单、容易操作、快速、高效提取橡胶树胶乳总RNA的简易方法, 获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紫外分光光度计、RT-PCR和RACE分析结果表明, 使用该方法提取的胶乳RNA质量完全能够满足相应的分子操作, 但所需时间仅为目前常用方法的50%, RNA获得率提高了2-3倍, 操作难度大大降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CSCD(
17
)
Select
12.
一种刺激肉苁蓉种子萌发和吸器发育的方法
乔学义 王华磊 郭玉海
植物学报 2007, 24 (
04
): 521-525.
摘要
(
2475
)
PDF
(1744KB)(
2044
)
可视化
收藏
以3种肉苁蓉属(Cistanche)植物种子为材料, 研究了氟啶酮对肉苁蓉种子萌发和吸器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氟啶酮处理10天后种子开始萌发, 然后, 胚根顶端膨大, 发育出吸器。管花肉苁蓉种子萌发率最高, 达到82%; 盐生肉苁蓉吸器诱导率最高, 达到52%; 对照处理的种子不萌发。这说明氟啶酮是有效刺激肉苁蓉种子萌发和吸器发育的信号物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CSCD(
9
)
Select
13.
紫外辐射诱导植物叶片DNA损伤敏感性差异
王静 蒋磊 王艳 李韶山
植物学报 2007, 24 (
02
): 189-193.
摘要
(
2161
)
PDF
(147KB)(
2022
)
可视化
收藏
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检测, comet assay)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动物细胞DNA损伤检测, 但在植物细胞DNA损伤检测中的应用尚不多见。本研究通过对动物细胞彗星检测方法的改进, 利用植物细胞原生质体作为材料, 研究了不同发育期九里香(Murraya panicuata)叶片对UV-B诱导的DNA损伤的敏感性差异。彗星检测结果表明, 九里香叶片DNA的损伤程度与UV-B辐射的剂量呈正相关; 在相同UV-B辐射剂量下, 九里香幼嫩叶片比成熟叶片的DNA损伤量大, 表明其幼嫩叶片对UV-B辐射的敏感性比成熟叶片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CSCD(
10
)
Select
14.
植物乙醇酸氧化酶分离纯化方法的改进
郭晋雅 董宇亮 杨净 徐杰 尹汗萍 曾秋莲
植物学报 2006, 23 (
6
): 703-707.
摘要
(
2476
)
PDF
(545KB)(
2142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缩短DEAE-Cellulose柱长度, 加快流速并采用pH8.8的80 mmol.L-1 Tris-HCl为洗脱液, 可在9小时内快速地从菠菜、菜心和豆角绿叶中纯化得到乙醇酸氧化酶。该酶具高活性(54.6~197.0 U.mg-1)及高等电点(pI >10.0)。产率为4.1%~71.5%, 纯化倍数为21.6~122.68。经SDS-PAGE检测均有40 kD带,表明3种植物乙醇酸氧化酶的亚基大小无区别。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5.
高纯度大豆种子线粒体的分离
景新明 尹广鹍
植物学报 2006, 23 (
4
): 389-394.
摘要
(
2561
)
PDF
(209KB)(
2023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不连续Percoll梯度分离得到高纯度的大豆(Glycine max)种子线粒体。线粒体制剂中没有检测到胞液、过氧化物体和叶绿素的污染。线粒体的完整性达到97%以上, 在0~4 ℃下至少稳定2小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6.
一种微量、快速测定植物种子b- 淀粉酶活性的方法
凌腾芳 林锦山 刘辉 张博 李静 余阗 叶茂炳 沈文飚
植物学报 2006, 23 (
3
): 281-285.
摘要
(
2880
)
PDF
(180KB)(
3444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3, 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的缺点, 以对硝基苯酚麦芽五糖(PNPG5)为底物, 建立并改进了植物种子b-淀粉酶活性测定的方法。本方法具有微量和快速的特点; 进一步通过对4种植物材料种子的酶活性测定以及a-淀粉酶的干扰评估实验, 证实了该法可以运用于植物种子b-淀粉酶活性的专一性测定。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7.
拟南芥CHS 基因表达的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
王艳 蒋磊 李韶山
植物学报 2005, 22 (
05
): 594-598.
摘要
(
4109
)
PDF
(120KB)(
4516
)
可视化
收藏
在简要介绍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和定量原理的基础上, 采用TaqMan荧光定量PCR技术, 研究了UV-B辐射对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CHS(查耳酮合成酶基因)表达的诱导, 获得了与传统Northern杂交一致的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用于基因表达的定量检测, 具有特异性强、自动化程度高、高效快捷, 避免使用放射性同位素, 能同时对多个样品中的起始模板进行准确定量等特点, 因此该方法已逐渐被广泛用于基因表达的定量分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8.
植物叶形的计算机识别系统
朱静 田兴军 陈彬 吕劲紫
植物学报 2005, 22 (
05
): 599-604.
摘要
(
3190
)
PDF
(105KB)(
5010
)
可视化
收藏
植物叶形是识别植物的重要和常用形态特征, 建立计算机自动识别系统对于认识和正确识别植物十分重要。本文论述了植物叶形图像识别系统设计中的图像处理、特征提取及分类识别等问题。本系统采用Visual Basic.Net编程工具设计, 在Windows 2000/XP平台上通过叶片图像的输入、变换、平滑和分割等识别过程,实现了叶片图像的形状和叶缘特征的结果输出。实验结果表明, 该系统能够很 好地识别植物的叶形, 对14种植物337份叶片样本的叶形测试准确率达93.2%。为植物识别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CSCD(
18
)
Select
19.
植物耐虫性的研究方法
陈建明 俞晓平 程家安
植物学报 2005, 22 (
04
): 449-455.
摘要
(
2612
)
PDF
(131KB)(
3083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植物耐虫性的研究方法, 包括植物功能损失指数(耐虫指数)、产量损失率、植株被害率、存活率、根系体积(受害程度)、植株和害虫干重、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保护酶活性和主茎伤流液量等生理生化指标以及害虫的种群发展和取食行为等方法, 并提出植物耐虫性机理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CSCD(
10
)
Select
20.
外来有害植物种群扩散的综合测定方法
杨逢建, 祖元刚, 王文杰, 赵则海, 曹建国, 张衷华, 陈华峰
植物学报 2005, 22 (
03
): 335-340.
摘要
(
2726
)
PDF
(41KB)(
829
)
可视化
收藏
在外来有害植物试点调查的基础上, 结合外来有害植物的特点, 介绍了外来有害植物种群测定的样地选择和设置方法。对外来有害植物入侵生境条件、有性繁殖能力、无性繁殖能力及入侵现状评价、种群扩散测定的内容和计算方法进行了概括。并根据以上资料, 计算了外来有害植物综合分析指数, 分析外来有害植物入侵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为综合治理外来有害植物提供参考资料。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CSCD(
1
)
Select
21.
油松雌性不育系球果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的建立
丁坤善 郑彩霞 包仁艳 姜春宁
植物学报 2005, 22 (
02
): 190-197.
摘要
(
2696
)
PDF
(366KB)(
2273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建立了油松雌性不育系雌球果蛋白质组研究中的双向电泳技术。第一向采用固定pH值梯度(IPG)胶条在IPGphorTM等电聚焦仪上进行等电聚焦,第二向在恒功率且恒温条件下于Ettan-DALTTMⅡ高通量电泳仪上进行SDS-PAGE电泳,以银染和考马斯亮蓝两种方法染色。通过对全蛋白的提取、胶条pH值和胶条肿胀等技术环节的优化和比较,得到了重复性很高,分离效果良好的蛋白质双向图谱。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CSCD(
13
)
Select
22.
提取蕨类植物蜈蚣草总RNA 的一种有效方法
何振艳 徐文忠 杨学习 麻密
植物学报 2005, 22 (
02
): 198-202.
摘要
(
2611
)
PDF
(351KB)(
2315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一种提取蕨类植物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总RNA的有效方法。由于蜈蚣草富含多酚和多糖,用普通的RNA提取方法很难获得高质量的RNA。本方法通过优化提取缓冲液的条件来抑制多酚氧化,并利用RNA与多酚、多糖在不同浓度的2-丁氧乙醇中溶解度不同的特性来去除多酚和多糖。本方法简便、快速,所提取的RNA质量较高,可直接用于cDNA合成、cDNA文库的构建以及RACE等分子生物学操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CSCD(
11
)
Select
23.
刺五加叶中金丝桃苷含量的测定
曹建国 赵则海 杨逢建 李庆勇 祖元刚
植物学报 2005, 22 (
02
): 203-206.
摘要
(
2632
)
PDF
(210KB)(
1765
)
可视化
收藏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 (Rupr.& Maxin) Harms)叶中金丝桃苷(hyperin)的含量。色谱柱为C18柱,流动相为甲醇和0.025 mol.L-1磷酸,比例为V甲醇:V0.025 mol.L-1磷酸=55:45 (混合后用三乙胺调pH3.0~3.2),检测波长360 nm。样品用甲醇超声提取。结果表明, 金丝桃苷峰形良好,与其他组分的色谱峰达到基线分离。加样回收率为10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38%。本研究为刺五加叶中金丝桃苷含量的测定建立了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CSCD(
10
)
Select
24.
植物组织中糖与糖醇乙酰化及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
胡磊 郭蓓 陆海 邹祥旺 李悦 蒋湘宁
植物学报 2004, 21 (
06
): 689-699.
摘要
(
2899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一种用1-甲基咪唑为溶剂和催化剂、盐酸羟胺和乙酸酐为肟化和乙酰化试剂,对植物样品中糖与糖醇进行乙酰化衍生化后的气相色谱分离和质谱鉴定的分析方法。并对糖与糖醇乙酰化影响较大的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组成和反应物浓度等条件进行了比较研究,确定了糖与糖醇乙酰化各步反应的最佳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分析了各组分间相互作用及其用量对衍生化效率的影响。对多种糖与糖醇乙酰化产物进行毛细管气相色谱分离、FID检测及GC-MS结构鉴定。研究证明, 在合适条件下应用此方法对糖与糖醇进行乙酰化,反应完全,产物单一,能得到理想的分离、检测和定量分析效果。适用于微量植物组织中多种单糖、双糖及其糖醇的定量分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CSCD(
7
)
Select
25.
应用Steedman's wax 切片法观察植物细胞微管骨架
何群;尤瑞麟
植物学报 2004, 21 (
05
): 547-555.
摘要
(
2639
)
PDF
(350KB)(
2713
)
可视化
收藏
微管骨架在植物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由于植物细胞的特殊性,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微管骨 架的研究遇到更多的困难。简略地介绍了曾被国内外学者应用的植物微管骨架的各种研究方法及其局限 性。Steedman''s wax是一种多脂蜡。它熔点低(35~37℃),具有与石蜡相同的切片性质,能够切成不同厚 度的连续切片,适合深埋于器官内部的组织或细胞的免疫细胞化学研究。介绍了应用Steedman''s wax 切 片法观察植物细胞微管骨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以及经过作者检验且切实可行的一些技术改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CSCD(
5
)
Select
26.
菊花叶盘片转基因再生体系的优化选择
刘军 赵兰勇 丰震 张美蓉 吴银凤
植物学报 2004, 21 (
05
): 556-558.
摘要
(
2479
)
PDF
(23KB)(
1590
)
可视化
收藏
以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在芽诱导培养基上直接诱导植株再生,优化选择菊花转基因再生体系。筛选出了能直接诱导芽再生的培养基(MS+6-BA3 mg.L-1+NAA 1 mg.L-1)。茎段在有IBA和NAA的1/2MS培养基上诱导生根。生根的小苗在温室里生长良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CSCD(
8
)
Select
27.
仙客来组织培养中再生器官类型及增殖稳定性比较
曲复宁 由翠荣;龚雪琴;王云山;康黎芳
植物学报 2004, 21 (
05
): 559-564.
摘要
(
2123
)
可视化
收藏
对‘胜利女神’(Cyclamen persicum cv. Victoria’)和‘大红’(C. persicum cv. ‘Dahong’)两个仙客来品种成苗叶片诱导的愈伤组织,在6-BA与NAA配合的12个分化培养基上继代培养,第一次继代主要产生大量的不定芽芽点,从第二次继代后会得到5种类型的再生器官,分别为不定芽芽点、多芽球茎、多芽新梢、单芽球茎和叶片状芽丛。通过对不同再生器官增殖稳定性的试验表明,‘大红’品种的多芽球茎和多芽新梢在继代培养中再生相同器官的稳定性比较强,由于多芽球茎的增殖率大于多芽新梢,在继代中选择多芽球茎为再生体系较理想;不定芽芽点在以后的继代中会分散产生各种再生器官,不宜作为增殖器官;单芽球茎和叶片状芽丛继代分散性强,为不正常再生器官。‘胜利女神’品种多芽球茎和多芽新梢继代的稳定性比‘大红’品种差,易于产生多种不正常器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CSCD(
3
)
Select
28.
拟南芥室内培养技术
李俊华 张艳春 徐云远 种康 王辉
植物学报 2004, 21 (
02
): 201-204.
摘要
(
3779
)
PDF
(2128KB)(
8145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了室内培养拟南芥的一些简便易行的改进技术。采用我们改进的营养土、蛭石、素沙混合培养介质和直播方式培养拟南芥, 并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在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水分和光照等方面给予适当管理,能培养出生长更健壮、更好地满足实验要求的拟南芥植株。此外还介绍了播种、浇水、生育期调节、种子保存、病虫害防治和防混杂等环节的一些技巧措施。与其他培养方法相比,此法不仅简便、效果好,而且适合较简易的培养条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CSCD(
2
)
Select
29.
完整叶片内玉米黄质的分光光度分析
贾虎森 李德全
植物学报 2003, 20 (
01
): 98-102.
摘要
(
1870
)
PDF
(184KB)(
1556
)
可视化
收藏
以载玻片作参比材料,成功地解决了较厚叶片不能直接测定505 nm光吸收来反映玉米 黄质水平的难题。并通过对银杏叶片505 nm光吸收的不同方法测定分析比较,表明该方法测 定结果稳定可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CSCD(
1
)
Select
30.
易卷曲叶表皮制片技术(NaOCl法)的改进
洪亚平 陈之端
植物学报 2002, 19 (
06
): 746-748.
摘要
(
2324
)
PDF
(136KB)(
2558
)
可视化
收藏
在利用NaOCl法制备用于光学显微镜观察的叶表皮过程中,一些科/属植物的叶表皮在100%乙醇脱水后遇二甲苯便发生卷曲,增加了叶表皮制片的难度, 甚至无法进行。本文介绍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在系列乙醇脱水后,加盖小块盖玻片,防止叶表皮脱水后卷曲,并使其保持平整,便于显微摄影。这种方法使得叶表皮显微制片技术更加完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CSCD(
11
)
Select
31.
制作竹类秆箨标本的新方法
赖广辉
植物学报 2002, 19 (
05
): 614-619.
摘要
(
2330
)
PDF
(181KB)(
1472
)
可视化
收藏
秆箨作为鉴别竹类植物重要的营养器官,自然脱落后易卷或易破碎。常规的压制方式所制作的腊叶标本通常质量都不高,这给竹种的鉴定带来很大的困难。本文介绍一种新的秆箨腊叶标本制作方法,即熨斗熨烫法,并就这种方法对秆箨性状所产生的影响作了客观分析,结果表明:它对保存秆箨分类性状有很大的改进,对标本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2.
Fiber-FISH技术及其在植物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
李宗芸 宋运淳 李立家
植物学报 2002, 19 (
03
): 259-364.
摘要
(
2364
)
PDF
(229KB)(
2282
)
可视化
收藏
Fiber_FISH(fiber based 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 DNA纤维荧光原位杂交)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直接在DNA纤维上进行荧光原位杂交的技术,其分辨率和灵敏度可分别达到1~2 kb和200 bp。描述了Fiber_FISH的技术要点,念珠状信号形成的可能原因,以及这一技术在植物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CSCD(
2
)
Select
33.
花粉的保存及其生活力测定
王钦丽 卢龙斗 吴小琴 陈祖铿 林金星
植物学报 2002, 19 (
03
): 365-373.
摘要
(
3327
)
PDF
(276KB)(
6052
)
可视化
收藏
花粉是种子植物的雄配子体,在有性繁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采集的花粉和贮存的花粉,在使用之前必须作生活力的鉴定,以估价花粉是否有授精能力,并掌握花粉的形态和生理特征。本文对花粉的采集与保存、花粉生活力的概念及花粉生活力的测定方法作了详细的介绍,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CSCD(
126
)
Select
34.
RNA原位杂交实用技术
徐云远 种康 许智宏 谭克辉
植物学报 2002, 19 (
02
): 234-238.
摘要
(
2670
)
PDF
(212KB)(
6581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互补RNA为探针进行原位杂交是分析组织或细胞内RNA分布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对mRNA分布的研究可以了解特定基因的表达情况。原位杂交技术过程较长,操作繁琐,从而在一些实验中不能得到很好的使用,为此本文根据我们过去的实际操作经验对该技术中的一些使用技巧作简要的介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CSCD(
8
)
Select
35.
cDNA-AFLP技术在植物表达分析上的应用
卢钢 曹家树
植物学报 2002, 19 (
01
): 103-109.
摘要
(
2116
)
PDF
(198KB)(
2895
)
可视化
收藏
阐述了一种mRNA指纹图谱技术,即cDNA_AFLP技术的原理和程序; 该技术具有重现性高、准确可靠、效率高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植物遗传标记分析、基因表达特性研究以及分离植物基因等,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CSCD(
10
)
Select
36.
供光学显微镜观察的花粉样品制备的一种简单方法
敖成齐 刘小坤
植物学报 2001, 18 (
02
): 251-251.
摘要
(
2059
)
PDF
(47KB)(
1527
)
可视化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CSCD(
1
)
Select
37.
高度木质化材料的冰冻切片技术
林月惠 李寒冰 贺新强
植物学报 2001, 18 (
01
): 118-120.
摘要
(
2044
)
PDF
(119KB)(
2263
)
可视化
收藏
高度木质化植物材料的切片难度很大,应用常规切片方法不容易取得高质量的图版。本文介绍的冰冻切片方法,不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软化处理、以及繁琐的脱水、包埋等过程,切片还进行不同的染色或组织化学测定,是一种快速、简捷和有效的制片方法。 其关键步骤是选好甘油浓度, 冰冻温度和展片步骤。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CSCD(
22
)
Select
38.
毛竹茎细胞壁半纤维素多糖的免疫细胞化学定位研究
林金安 贺新强
植物学报 2000, 17 (
05
): 466-469.
摘要
(
2795
)
PDF
(144KB)(
1719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为材料,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标记方法对两种细胞壁半纤维素多糖成分,即木聚糖(Xylan)和(1-3)(1-4)-β-葡聚糖[(1-3)(1-4)-β-glucan]在毛竹茎中的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可以准确、有效地观察这两种半纤维素多糖成分在细胞壁中的分布;木聚糖分布在已木质化的组织细胞的细胞壁中,与细胞壁木质化有密切关系;(1-3)(1-4)-β-葡聚糖在幼竹茎基本组织中分布于短薄壁细胞细胞壁中及长薄壁细胞胞间层,而在老龄竹茎基本组织中,仅分布于短薄壁细胞细胞壁中,而长薄壁细胞细胞壁却无此成分,反映出长、短薄壁细胞细胞壁组成上的差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CSCD(
2
)
Select
39.
用于研究植物质外体空间三维结构的树脂铸型技术
王明艳 孟丽军 张秀军
植物学报 2000, 17 (
05
): 470-472.
摘要
(
2159
)
PDF
(108KB)(
1717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用于研究植物体质外体空间三维结构的树脂铸型技术。植物包含许多重要的质外体空间,如木质部管状分子的腔隙、与气孔相连的叶肉细胞间的通气系统、分泌腔等等。这种空间的三维结构可借助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但问题是,用SEM直接观察不到一个组织或细胞切面内部的图像,因此,不能观察它们的全貌。通过运用树脂铸型技术,可以获得完整的组织或腔隙内部空间的铸型。反映管壁结构的各种形象被印在铸型的表面上,在SEM下可对质外体空间进行详细研究。树脂铸型技术在结构植物学的研究上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CSCD(
1
)
Select
40.
介绍一种半薄切片定位样品的办法
周馥 邢树平
植物学报 2000, 17 (
03
): 274-275.
摘要
(
2286
)
PDF
(70KB)(
2073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一种半薄切片定位样品的方法。此法与前人的方法不同之处在于位于载玻片之上被重新包埋于塑料环内的切片与载玻片的分离方法。具体操作步骤是:切片被包埋聚合好后,立即从60~65 ℃温箱内被转入冰箱冷冻室中(-18 ℃)放置5~10分钟。然后,将载玻片从冷冻室中取出,轻推塑料环,即可使包埋在塑料环内的切片与载玻片分离。这一方法成功地解决了样品中靶细胞的发育时期确定和样品丢失问题,而且还有简单、易操作和成功率高等优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跳至
页
第1页
共5页
共165条记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