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四春, 康禧, 张舒琪, 孙羽晨, 刘世岩, 张跃强, 史雪*, 许盛宝*
收稿日期:
2025-05-06
修回日期:
2025-06-07
出版日期:
2025-07-21
发布日期:
2025-07-21
通讯作者:
史雪, 许盛宝
基金资助:
Sichun Qiu, Xi Kang, Shuqi Zhang, Yuchen Sun, Shiyan Liu, Xue Shi*, Shengbao Xu*
Received:
2025-05-06
Revised:
2025-06-07
Online:
2025-07-21
Published:
2025-07-21
Contact:
Xue Shi, Shengbao Xu
摘要: 全球气候变化和耕地退化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育种效率提出了新的挑战, 传统育种周期长、效率低, 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新疆作为我国优质小麦生产区, 亟待建立适合本地小麦品种的快速加代体系和高效遗传转化平台, 以缩短育种周期并拓宽转基因受体材料的选择范围。本研究以新疆主栽小麦品种新春9号、新春37、新春44和核春137为研究材料, 以小麦品种Fielder为对照, 通过优化温室环境参数和培养条件建立了快速加代模式, 并系统评估了这些小麦品种的幼胚遗传转化效率。快速加代实验结果表明, 在与常规温室条件相比, 人工气候室快速加代条件下, 五个品种的生育期均明显缩短, 其中新春37由92天缩短至59天, 差异最显著。农杆菌介导的幼胚遗传转化比较实验结果表明, 新春37的转化效率(23.30%)优于其他三个品种, 虽低于对照品种Fielder (27.95%)。而新春9号、新春44和核春137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转化效率。综上, 本研究建立了新疆主栽小麦品种快速加代技术体系, 并检测了不同受体的遗传转化效率, 将为新疆地区小麦种质创新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助力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邱四春, 康禧, 张舒琪, 孙羽晨, 刘世岩, 张跃强, 史雪, 许盛宝. 新疆春小麦品种加代模式和遗传转化效率探究. 植物学报, DOI: 10.11983/CBB25083.
Sichun Qiu, Xi Kang, Shuqi Zhang, Yuchen Sun, Shiyan Liu, Xue Shi, Shengbao Xu. Exploration of Rapid Generation Advancement Models and Genetic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in Xinjiang Spring Wheat Varieties. Chinese Bulletin of Botany, DOI: 10.11983/CBB25083.
[1] | 贾盖亚, 张娜, 李宏伟, 李滨, 李振声, 孔照胜, 郑琪. 抗叶锈病小偃麦代换系WTS135的遗传学分析与分子标记开发[J]. 植物学报, 2025, 60(5): 1-0. |
[2] | 李晶晶, 李艳飞, 王安琪, 王佳颖, 邓成燕, 卢敏, 马剑英, 戴思兰. 菊花品种万代风光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J]. 植物学报, 2025, 60(4): 597-610. |
[3] | 许庭旸, 刘雨辰, 王万鹏, 苏航, 苏昆龙, 吴振映, 吕明, 李福利, 王小山, 付春祥. 喷施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盐碱地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J]. 植物学报, 2025, 60(3): 354-362. |
[4] | 曾文丹, 严华兵, 吴正丹, 尚小红, 曹升, 陆柳英, 肖亮, 施平丽, 程冬, 龙紫媛, 李婕宇. 发根农杆菌介导的野葛毛状根遗传转化体系[J]. 植物学报, 2025, 60(3): 425-434. |
[5] | 李宇琛, 赵海霞, 姜希萍, 黄馨田, 刘亚玲, 吴振映, 赵彦, 付春祥.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蒙古冰草稳定遗传转化体系建立[J]. 植物学报, 2024, 59(4): 600-612. |
[6] | 刘笑, 杜琬莹, 张云秀, 唐成名, 李华伟, 夏海勇, 樊守金, 孔令安. NO3-缓解小麦根部NH4+毒性机理(长英文摘要)[J]. 植物学报, 2024, 59(3): 397-413. |
[7] | 余晓敏, 王亚琴, 刘雨菡, 易庆平, 程文翰, 朱钰, 段枫, 张莉雪, 何燕红. 根癌农杆菌介导万寿菊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J]. 植物学报, 2023, 58(5): 760-769. |
[8] | 武棒棒, 郝宇琼, 杨淑斌, 黄雨茜, 关攀锋, 郑兴卫, 赵佳佳, 乔玲, 李晓华, 刘维仲, 郑军. 山西小麦籽粒叶黄素含量变异及遗传特性分析[J]. 植物学报, 2023, 58(4): 535-547. |
[9] | 白明义, 彭金荣, 傅向东. 赤霉素和油菜素内酯信号通路双重调控助力小麦新一轮“绿色革命”[J]. 植物学报, 2023, 58(2): 194-198. |
[10] | 孔令让. 另辟蹊径破解小麦条锈病的基因密码[J]. 植物学报, 2022, 57(4): 405-408. |
[11] | 熊淑萍, 曹文博, 曹锐, 张志勇, 付新露, 徐赛俊, 潘虎强, 王小纯, 马新明. 水平结构配置对冬小麦冠层垂直结构、微环境及产量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2): 188-196. |
[12] | 孙佳欢, 刘冬, 朱家祺, 张书宁, 高梅香. 小麦-玉米轮作农田土壤螨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J]. 生物多样性, 2022, 30(12): 22292-. |
[13] | 杨澜, 刘雅, 项阳, 孙秀娟, 颜景畏, 张阿英. 谷子茎尖体外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与优化[J]. 植物学报, 2021, 56(1): 71-79. |
[14] | 周俭民. 小麦抗赤霉病利器——他山之石[J]. 植物学报, 2020, 55(2): 123-125. |
[15] | 苗青霞,方燕,陈应龙. 小麦根系特征对干旱胁迫的响应[J]. 植物学报, 2019, 54(5): 652-661.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