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欢1, 张佳丽1, 杨雪1, 陈丽玉1, 2, 岳琳1, 2, 刘宝辉1, 2*, 杨慧1, 2*
1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分子遗传与进化创新研究中心, 广州 510006; 2广东省植物适应性与分子设计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006
Huan Huang1, Jiali Zhang1, Xue Yang1, Liyu Chen1, 2, Lin Yue1, 2, Baohui Liu 1, 2*, Hui Yang1, 2*
1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Guangzhou University/Innovative Research Center of Molecular Genetics and Evolution, Guangzhou 510006, Guangdong, China; 2Guangdong Key Laboratory of Plant Adaptation and Molecular Design, Guangzhou 510006, Guangdong, China
摘要: 为研究大豆(Glycine max)株型发育形成的分子机制, 以大豆“Williams 82”为材料, 分别取长短日照下不同发育时期植株的顶芽和腋芽, 提取RNA后等量混合, 采用Gateway方法构建酵母双杂交核系统cDNA文库, 并对文库进行了转录本多样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 构建的文库库容为1.2×107 CFU, 插入片段重组率达100%且平均长度大于1 000 bp, 包含29 170个基因, 符合建库的标准, 可用于后续酵母双杂交的筛选。以大豆开花期和株型重要调控因子SOC1a为诱饵, 构建pGBKT7-SOC1a诱饵蛋白表达载体, 经毒性和自激活活性检测后, 利用构建的大豆顶芽和腋芽cDNA文库进行筛选, 共获得32个阳性克隆。进一步通过DNA测序及BLAST比对和功能注释分析, 得到14个与SOC1a互作的候选蛋白。其中, 克隆了5个候选蛋白, 并将其编码基因构建到pGADT7载体上, 然后分别与pGBKT7-SOC1a进行一对一的回转验证, 实验结果显示其中2个候选蛋白与SOC1a发生互作。进一步通过免疫共沉淀和荧光素酶互补实验证明了SEP2蛋白和SOC1a蛋白的互作关系。综上,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大豆顶芽和腋芽酵母双杂交核系统cDNA文库, 鉴定到的与SOC1a互作的蛋白将为从分子水平探究SOC1a调控大豆株型发育的机制提供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