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美琼1, 梁春英2, 胡营1, 林杨1, 韦范1, 梁莹1, 李林轩1*, 李刚1*
MeiqiongTang1, Chunyin Liang2, Ying Hu1, Yang Lin1, Fan Wei1, Ying Liang1, Linxuan Li1*, Gang Li1*
摘要: 五指毛桃(Ficus hirta)是一种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 但叶片形态变异较大。为揭示其叶形差异与主要活性物质含量间的关系, 本研究采用LC-MS/MS测定全缘型(EL)、浅裂型(LL)和五指深裂型(PDL)3种叶形五指毛桃根中补骨脂素和佛手柑内酯含量, 并进一步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探索其含量差异形成的潜在分子机制。结果表明, PDL的补骨脂素含量显著高于EL和LL; EL的佛手柑内酯含量显著高于LL, 但与PDL没有显著性差异。测序共获得60.9 Gb clean reads, 组装获得46 194个unigenes, 同源序列比对显示五指毛桃与川桑(Morus notabilis)的同源性最高。从PDL_vs_EL、PDL_vs_LL和LL_vs_EL比较组分别筛选出2 355、2 067和2 001个DEGs, 它们主要富集在苯丙烷生物合成、淀粉和蔗糖代谢、植物-病原体相互作用等通路上, 其中苯丙烷生物合成通路和植物-病原体相互作用通路可能是五指毛桃主要活性物质生物合成与积累的重要通路。该研究初步探讨了五指毛桃不同叶形与主要活性物质积累间的关系、扩展了五指毛桃转录组数据库, 为进一步利用不用叶形五指毛桃种质资源及品质育种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