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图/表 详细信息
北美豆梨杂种幼胚挽救及再生体系的建立
刘玉泽, 王一菲, 任威蓁, 栗浩, 路斌, 路丙社, 于晓跃
植物学报    2024, 59 (5): 800-809.   DOI: 10.11983/CBB23152
摘要   (332 HTML34 PDF(pc) (9665KB)(249)  

以北美豆梨(Pyrus calleryana cv. ‘Cleveland’)杂种幼胚为材料, 系统开展了杂种幼胚灭菌、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增殖和生根培养基的筛选研究。结果表明, 4°C低温贮藏21天的杂种幼胚萌发率最高, 为67.23%; 幼胚最佳灭菌处理为75%乙醇灭菌30秒, 10% H2O2和0.1% HgCl2分别消毒10和14分钟; 最适幼胚萌发培养基为1/2MS+4.0 mg·L-1 6-BA+0.5 mg·L-1 NAA, 萌发率达89.67%; 最适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1/2MS+1.0 mg·L-1 IBA+1.0 mg·L-1 6-BA, 愈伤组织诱导率为93.33%; 最佳分化培养基为1/2MS+0.2 mg·L-1 IBA+2.0 mg·L-1 6-BA, 再生频率为87.44%; 最佳继代增殖培养基为1/2MS+1.5 mg·L-1 6-BA+0.1 mg·L-1 IBA, 增殖率为100%; 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20 g·L-1蔗糖+1.0 g·L-1 活性炭+1.5 mg·L-1 IBA+0.05 mg·L-1 NAA, 生根率为82.63%。该研究为北美豆梨杂交种质资源高效繁殖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指导。



View image in article
图2 杂种幼胚的诱导分化过程
(A) 暗培养2-4天; (B) 暗培养6-7天; (C) 暗培养14天; (D) 暗培养21天后转为光培养; (E) 接种30天左右; (F) 接种45天左右。Bars=1 cm
正文中引用本图/表的段落
去皮种胚接种初期呈白色, 多数在2-4天后变为淡黄色(图2A)。随后种胚伤口处产生少量白色或淡黄色的愈伤组织, 靠近基部伤口的愈伤组织较多(图2B)。2周后愈伤组织增大且增多, 胚芽端切口和基部的愈伤组织以块状为主, 质地紧密, 子叶切口处的愈伤组织多为团状(图2C)。暗培养21天后转入光照环境下培养, 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 部分愈伤组织由白色和黄白色转为淡黄色半透明状、黄绿色或红色。各处理的愈伤组织均分化出黄绿色的单芽或丛芽点, 部分处理的切口和伤口处直接分化产生不定芽。随后, 愈伤组织和子叶的基部不断分化出大量明显的绿色芽点(图2D)。培养30天后产生大片丛生芽(图2E)。45天后, 不定芽数量停止增长(图2F)。
本文的其它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