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分栏目浏览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知识体系
科学普及作为创新发展的两翼之一, 是提高国民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高校作为传播知识和培养人才的主阵地, 承担着科普教育的社会责任。在生物学课程中开展科普教育, 引导学生从课程中提炼生物学知识点并创作科普内容, 对于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高校植物学课程为例, 探讨如何通过传授植物学专业知识, 在实践活动、科研成果宣传及生产生活中融入生物科普教育, 以“2W1H (为什么科普、科普什么以及怎样进行科普)”的思路引导学生进行科普创作, 在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同时普及生物学知识, 为全民科学普及背景下科普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参考。
染色体重组与连锁互换是遗传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此方面知识, 我们课题组前期利用图位克隆(map-based cloning)技术, 克隆了1个调控水稻(Oryza sativa)类病变表型的基因SPL5, 并基于此设计了一个新的综合型遗传学实验, 即利用DNA分子标记对基因进行定位。实验中学生利用水稻spl5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获得的F2代定位群体和多态性分子标记, 对spl5突变进行染色体连锁分析、初步定位和遗传作图。该教学实验不仅可有效促进学生对遗传学三大定律的理解, 而且对其开阔视野、提高解决问题和团队协作的能力也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