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央, 安明态, 武建勇, 刘锋, 汪伟. 中国兜兰属宽瓣亚属植物地理分布格局及其主导气候因子[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1): 40-50. |
[2] |
许操. 而今迈步从头越: 马铃薯育种跨入“有种”时代[J]. 植物学报, 2021, 56(5): 516-519. |
[3] |
严旭, 左艳春, 王红林, 李杨, 李影正, 寇晶, 唐祈林, 周晓康, 杜周和. 禾本科三倍体: 形成、鉴定与利用[J]. 植物学报, 2021, 56(3): 372-387. |
[4] |
胡滨滨, 薛治慧, 张翠. 植物小RNA荧光原位杂交实验方法[J]. 植物学报, 2021, 56(3): 330-338. |
[5] |
范兴科, 燕霞, 冯媛媛, 冉进华, 钱朝菊, 尹晓月, 周姗姗, 房庭舟, 马小飞. 红砂基因组大小变异及物种分化[J]. 生物多样性, 2021, 29(10): 1308-1320. |
[6] |
李媛媛, 刘超男, 王嵘, 罗水兴, 农寿千, 王静雯, 陈小勇. 分子标记在濒危物种保护中的应用[J]. 生物多样性, 2020, 28(3): 367-375. |
[7] |
徐婉约,王应祥. 染色体展片法观察拟南芥雄性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形态[J]. 植物学报, 2019, 54(5): 620-624. |
[8] |
黄建峰,徐睿,彭艳琼. 榕树种间杂交研究进展[J]. 生物多样性, 2019, 27(4): 457-467. |
[9] |
程新杰,于恒秀,程祝宽. 水稻减数分裂染色体分析方法[J]. 植物学报, 2019, 54(4): 503-508. |
[10] |
范紫腾, 毋钰灵, 王新菊, 李太强, 高江云. 共生真菌对兰科植物种间杂交后代种子萌发的效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19, 43(4): 374-382. |
[11] |
庄平. 杜鹃花属植物的可育性研究进展[J]. 生物多样性, 2019, 27(3): 327-338. |
[12] |
胡颖, 王茜, 张新新, 周玮, 陈晓阳, 胡新生. 叶绿体DNA标记在谱系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生物多样性, 2019, 27(2): 219-234. |
[13] |
莫日根高娃, 商辉, 刘保东, 康明, 严岳鸿. 一个种还是多个种? 简化基因组及其形态学证据揭示中国白桫椤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分化[J]. 生物多样性, 2019, 27(11): 1196-1204. |
[14] |
梁思琪, 张宪春, 卫然. 利用整合分类学方法进行蕨类植物复合体的物种划分: 以线裂铁角蕨复合体为例[J]. 生物多样性, 2019, 27(11): 1205-1220. |
[15] |
薛晨阳, 许玉凤, 曲波. 不同氮水平下瘤突苍耳、苍耳及其杂交种形态、光合及生长特征比较[J]. 生物多样性, 2018, 26(6): 554-5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