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设备
试剂耗材
技术服务
电子目录推送
  • 《植物学报》电子双月刊逢单月通过邮件进行发行
    Email:

微信号:zwxb_2009

淘宝店二维码

微店二维码

    生殖生物学专辑 (2007年24卷3期)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2006 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重要研究进展
    种康 瞿礼嘉 袁明 王小菁 杨维才 王台 许亦农 蒋高明 孔宏智
    植物学报    2007, 24 (03): 253-271.  
    摘要1085)      PDF (170KB)(2016)    收藏
    被引次数: CSCD(2)
    2. 序——植物生殖生物学的来龙去脉
    杨弘远
    植物学报    2007, 24 (03): 272-274.  
    摘要1491)      PDF (27KB)(768)    收藏
    被引次数: CSCD(1)
    3. 植物开花的组蛋白甲基化调控分子机理
    夏志强 何奕昆 鲍时来 种康
    植物学报    2007, 24 (03): 275-283.  
    摘要1400)      PDF (157KB)(1732)    收藏
    开花是指植物从营养生长转变到生殖生长的生理过程, 是植物个体发育和后代繁衍的中心环节, 既受遗传基础决定,同时又受到温度和光周期等多种环境因素的调控。在拟南芥中, 已经分离了大量的与开花相关的基因, 从遗传学上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开花调控的网络。组蛋白甲基化是植物发育过程的重要调节方式, 近年来关于其参与开花调控的研究有了重要进展。本文综述了具有代表性的组蛋白H3赖氨酸甲基化修饰参与调控植物开花发育的机制, 提出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被引次数: CSCD(9)
    4. 水稻花器官特征决定以及数量控制的分子机制
    计慎敏 张大兵
    植物学报    2007, 24 (03): 284-292.  
    摘要1281)      PDF (90KB)(1429)    收藏
    继双子叶模式植物拟南芥之后, 单子叶模式植物水稻的生殖发育研究受到广泛的重视。随着水稻正向和反向遗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人们发现了一些调控水稻花器官特征以及花器官数量的重要基因, 使得对水稻花器官发育的调控机制有了更多的了解。本文着重概述和讨论水稻花器官特征决定以及花器官数量控制分子机理研究的最新进展。
    被引次数: CSCD(5)
    5. 植物雄配子体发生和发育的遗传调控
    杨克珍 叶德
    植物学报    2007, 24 (03): 293-301.  
    摘要1415)      PDF (271KB)(2578)    收藏
    植物雄配子体发生和发育是有性生殖的关键步骤之一, 是高等植物通过有性生殖进行世代交替所必需的。近几年来,随着分离和鉴定配子体型突变体技术的发展, 雄配子体遗传机制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发现了一些调控雄配子体发生和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和互作的重要基因。本文着重概述和讨论植物雄性生殖细胞和雄配子体发生及其与周边细胞互作遗传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
    被引次数: CSCD(7)
    6. 植物雌配子体发育研究进展
    杨维才 石东乔
    植物学报    2007, 24 (03): 302-310.  
    摘要1448)      PDF (94KB)(2082)    收藏
    高等植物雌配子体的形成涉及孢原细胞和大孢子母细胞的确立与分化、大孢子发生、功能大孢子以及胚囊的形成和发育等多种复杂调控过程。随着当代生物技术及功能基因组学的发展, 近年对雌配子体发育的研究已从细胞学描述逐渐过渡到对基因和发育调控分子机理的探索。以拟南芥、水稻和玉米等模式植物为材料进行的相关研究, 丰富了人们对于植物雌配子体和其它有性生殖过程遗传调控机理的认识。本文着重阐述了植物雌配子体发生和发育过程, 并综述了这一领域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次数: CSCD(3)
    7. 花粉发育的转录组研究进展
    魏丽勤 王台
    植物学报    2007, 24 (03): 311-318.  
    摘要1344)      PDF (83KB)(1772)    收藏
    在受精过程中花粉通过其极性生长的花粉管将精细胞运送到胚囊启动双受精, 除了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外,花粉及其极性生长的花粉管也是研究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模式材料。随着模式植物拟南芥和水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 在基因组水平上揭示花粉发育以及花粉管极性生长的分子基础已成为可能。经过最近几年的研究已初步明确了花粉转录组特征。本文主要讨论了拟南芥花粉转录组学的研究进展, 以期帮助读者对花粉发育的研究有全面了解。
    被引次数: CSCD(2)
    8. 花粉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戴绍军
    植物学报    2007, 24 (03): 319-329.  
    摘要1217)      PDF (95KB)(1618)    收藏
    花粉是高度退化的生物体(雄配子体), 在植物有性生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解析花粉发育、花粉-柱头识别、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等细胞学过程的分子机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 应用高通量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平台, 对水稻、拟南芥和裸子植物花粉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揭示了花粉中表达蛋白质的功能类群特征。花粉中参与细胞壁代谢、蛋白质代谢、细胞骨架动态和信号转导的蛋白质被高度代表, 并且近1/4蛋白质有多个同工型。本文综述了花粉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次数: CSCD(5)
    9. 水稻花粉发育的分子机理
    谭何新 文铁桥 张大兵
    植物学报    2007, 24 (03): 330-339.  
    摘要1684)      PDF (186KB)(2813)    收藏
    水稻的小孢子母细胞在花粉囊中进行减数分裂产生小孢子, 小孢子进一步发育成花粉粒。当花粉成熟时, 花粉粒从花粉囊中释放出来进行受精。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已经发现了一些参与这一过程的基因, 包括控制花粉囊组织的分化、小孢子母细胞的减数分裂、小孢子的发育和花药的开裂等。本文旨在总结水稻花粉发育过程及其调控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次数: CSCD(11)
    10. 花粉管细胞结构与生长机制研究进展
    王晓华 郝怀庆 王钦丽 郑茂钟 林金星
    植物学报    2007, 24 (03): 340-354.  
    摘要1537)      PDF (2231KB)(3457)    收藏
    花粉管的极性顶端生长是一个复杂的动力学过程, 在高等植物有性生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花粉管的生长过程包括许多方面,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花粉管细胞骨架动态和胞质运动。本文较全面地综述了花粉管的结构、细胞骨架、胞质运动、囊泡转运及循环、线粒体运动以及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之间囊泡运动等。
    被引次数: CSCD(10)
    11. 被子植物受精作用的分子和细胞生物学机制
    彭雄波;孙蒙祥
    植物学报    2007, 24 (03): 355-371.  
    摘要1409)      PDF (172KB)(2040)    收藏
    被子植物双受精包括精-卵、精子-中央细胞两个融合过程。由于双受精深藏于母体组织中进行, 长期以来一直是植物有性生殖研究中的难点。近年来, 随着各种植物配子体cDNA文库的构建, 各种离体研究系统的建立和突变体分析的兴起, 极大地推动了被子植物受精作用研究的快速发展, 增进了人们对被子植物受精过程的分子和细胞生物学机制的深入了解。本文着重讨论受精作用的若干重要发育事件, 包括受精前卵器细胞对花粉管向胚珠定向生长的近距离引导信号, 精子的靶向运动,精、卵细胞相互作用和配子融合后卵细胞的激活与中央细胞发育的启动等。
    被引次数: CSCD(6)
    12. 基于S- 核酸酶的自交不亲和性的分子机制
    张一婧 薛勇彪
    植物学报    2007, 24 (03): 372-388.  
    摘要1249)      PDF (6220KB)(1146)    收藏
    自交不亲和性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显花植物中的种内生殖障碍, 可以抑制近亲繁殖而促进异交。其中, 以茄科、玄参科和蔷薇科为代表的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性是最常见的类型。这类自交不亲和性是由单一的多态性S-位点所控制。目前的研究发现这一位点至少包含两个自交不亲和反应特异性决定因子: 花柱中的S-核酸酶和花粉中的SLF(S-Locus F-box)蛋白。该文将主要介绍并讨论基于S-核酸酶的自交不亲和性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次数: CSCD(11)
    13. 被子植物胚胎发育的分子调控
    蒋丽 齐兴云 龚化勤 刘春明
    植物学报    2007, 24 (03): 389-398.  
    摘要1251)      PDF (1626KB)(1284)    收藏
    被子植物的胚胎发育受到精确的遗传调控。从双受精开始到种子成熟, 胚胎发育经历了合子激活、细胞分裂与分化、极性建立、模式形成、器官发生和储藏物质累积等重要过程。过去20年来的分子遗传学研究鉴定了很多调控胚胎发生的基因,为了解胚胎形成的分子机理提供了大量信息。本文对这一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评述, 重点阐述了植物的早期胚胎发生过程, 对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综合分析。
    被引次数: CSCD(9)
    14.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的分子基础
    吴豪 徐虹 刘振兰 刘耀光
    植物学报    2007, 24 (03): 399-413.  
    摘要1416)      PDF (161KB)(2300)    收藏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是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中的现象, 其表现为母性遗传、花粉败育, 但雌蕊正常。细胞质雄性不育在杂交种子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其分子作用机制有利于更有效地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随着一些不育基因和恢复基因相继被克隆, 人们对一些细胞质雄性不育和恢复系统的分子作用机理已经有一定了解。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和恢复基因作用机理研究的进展。
    被引次数: CSCD(11)
    15. 荒漠植物种子粘液的生态学意义
    刘晓风 谭敦炎
    植物学报    2007, 24 (03): 414-424.  
    摘要1604)      PDF (856KB)(1811)    收藏
    种子粘液是在种皮外层细胞的高尔基体内产生并分泌到胞腔内或细胞壁层的吸湿膨胀的一类果胶类多糖物质。具粘液种子的植物大多生长在荒漠地区, 广泛存在于十字花科、菊科和车前科等类群中。粘液的存在对荒漠植物种子的扩散、萌发、防御以及幼苗的生长等都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是荒漠植物适应干旱少雨的生态环境的有效对策之一。对粘液种子的研究不仅可全面揭示荒漠植物的生态适应机制及其进化生态意义, 还可为研究基因控制的糖类生物合成和分泌、细胞次生壁的生物合成及形态分化建立理想的模式体系。为此, 在广泛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该文综合分析了国内外种子粘液的研究进展, 并重点探讨了以下几方面问题: (1)种子粘液的化学成分; (2)粘液及粘液种皮的形态特征; (3)粘液细胞分化与粘液生物合成的细胞学及基因调控机制以及粘液的释放方式; (4)种子粘液的生态学意义。在此基础上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以期为推动我国荒漠植物种子生态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及西部荒漠区的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保育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被引次数: CSCD(15)
    16. 柴胡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
    王艳杰 申家恒
    植物学报    2007, 24 (03): 425-432.  
    摘要1412)      PDF (433KB)(1103)    收藏
    以柴胡(Bupleurum chinense)为研究对象, 运用石蜡切片技术对其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柴胡花药具4个药室, 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4层细胞构成, 花药壁发育为双子叶型, 腺质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 产生正四面体型小孢子。成熟花粉三细胞型。胚珠倒生型, 单珠被, 薄珠心。大孢子母细胞常为一个雌性孢原直接发育而成, 大孢子四分体呈线型或T型排列, 多数情况为合点端一个大孢子分化为功能大孢子, 由功能大孢子发育为蓼型成熟胚囊。在胚囊发育过程中, 珠被内表皮细胞特化成珠被绒毡层。同一朵花中, 雄蕊先熟, 记 录了花蕾大小及雌、雄配子体发育的对应关系。
    被引次数: CSC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