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图/表 详细信息
一个新的黄瓜叶色突变体鉴定、初定位及转录组分析
赵蔓雅, 孙倩楠, 徐晶晶, 段恬妮, 蔡锦涛, 周婧, 范婷婷, 萧浪涛, 王若仲
植物学报    2025, 60 (4): 515-532.   DOI: 10.11983/CBB24112
摘要   (80 HTML4 PDF(pc) (13433KB)(168)  

叶色突变体是研究光形态发生、叶绿体发育、叶绿素代谢和光合作用机制等多种生理过程的理想材料。该研究从黄瓜(Cucumis sativus) XYYH-2-1-1株系自交后代中获得1个新的黄化致死突变体ycl (yellow cotyledon lethal)。该突变体自幼苗出土后子叶一直呈黄化状态, 约2周后枯萎死亡, 其生长抑制表型为非光依赖型。与野生型相比, ycl突变体的Chl a和Chl b含量趋于零, 叶绿素生物合成途径中Mg2+螯合过程受阻。显微和超微结构分析发现, ycl叶片组织紊乱、叶绿体发育受阻。ycl的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 说明其受到氧化胁迫, 且抗氧化能力强。ycl净光合速率极显著降低, 胞间CO2浓度上升, 推测ycl光合速率降低源于气孔导度降低、叶绿素含量减少和叶绿体发育受阻。转录组学分析表明, ycl与其野生型间存在337个差异表达基因, 光合作用、类黄酮生物合成、叶绿素代谢和活性氧代谢是导致ycl黄化致死表型形成的关键途径。通过BSA-Seq分析, ycl突变基因初步定位于3号染色体的1.48-1.9 Mb区间, 内含41个候选基因。对ycl突变体的研究为阐明黄瓜叶绿体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参考。



View image in article
图4 ycl和XYYH-3-1植株的抗氧化物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
(A)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B)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 (C) 丙二醛(MDA)含量。WT: 野生型. **表示差异极显著(t检验, P<0.01)。
正文中引用本图/表的段落
植物叶色突变通常伴随过量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的积累, 引发膜脂过氧化。在ycl突变体中,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显著高于野生型(图4A, B), 表明其通过上调抗氧化酶活性清除ROS, 这一适应性响应可能是缓解叶绿素缺失的补偿机制, 以维持基本的生理功能。ROS的大量积累会导致质膜过氧化产生丙二醛(MDA), 故MDA含量可以反映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程度。ycl突变体中MDA含量极显著高于野生型(图4C), MDA大量积累表明突变体的细胞膜结构损伤严重。
本文的其它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