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禾本科作物芒遗传研究进展
植物学报
2020, 55 (5):
613-622.
DOI: 10.11983/CBB19236
芒是许多禾本科作物穗部的重要结构, 不仅可以作为区分不同品种以及基因定位的重要形态标记, 而且在禾谷类作物的种子传播、籽粒灌浆、蒸腾作用及产量形成等方面起重要作用。该文综述了小麦(Triticum aestivum)、大麦(Hordeum vulgare)和水稻(Oryza sativa)芒的结构、功能与遗传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以期为芒性状遗传机理的进一步研究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 View image in article
图4
小麦B1基因的调控机制
正文中引用本图/表的段落
ALI-1编码1个C2H2锌指转录因子, 具有转录抑制活性。对B1近等基因系的芒进行纵切观察, 结果显示两者细胞长度无显著差异, 但短芒材料细胞数目仅为长芒材料的1/10, 表明短芒材料芒原基的细胞分裂被抑制。顺式调控元件预测结果表明, ALI-1区间内SNPs导致该基因缺失顺式元件BOXCPSAS1、LTRE1HVBLT49、SORLIP2AT和SITEIIATCYTC, 这些顺式元件参与调控分生组织和增殖细胞的基因表达(Hudson and Quail, 2003; Welchen and Gonzalez, 2006; DeWitt et al., 2020; Huang et al., 2020; Wang et al., 2020)。启动子中的SNPs上调了B1的表达, 导致CDC25微量表达。CDC25是细胞周期负调控因子, 可抑制细胞分裂。在植物体内, 细胞周期调节因子与植物激素相互作用。CDC25同源物被认为是细胞分裂素作用的早期靶点, 因此CDC25降低了细胞分裂素的含量(Lipavská et al., 2011; Wang et al., 2020)。在降低细胞分裂素含量的同时, ALI-1抑制细胞分裂素的信号转导, 导致细胞增殖停滞, 细胞数量减少, 进而使芒的伸长受到抑制, 表现为极显著的芒抑制作用(Wang et al., 2020) (图4)。此外, 单体型CGAG还表现出粒长和千粒重显著增加。
本文的其它图/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