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作者指南
出版伦理
刊物订阅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植物学报》简介
检索系统收录
综合评价指标
获奖情况
历史沿革
《植物学报》征稿简则
投稿指南
论文模板
论文写作基本格式规范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论文基金项目著录格式
论文出版与版权转让协议
图片展示
更多...
远程办公区
作者投稿/查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主编办公
编辑办公
电子目录推送
《植物学报》电子双月刊逢单月通过邮件进行发行
Email:
我要订阅
读者服务区
最新录用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分栏目浏览
OA文章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友情链接
主管:
中国科学院
主办: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植物学会
协办:
陕西省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测绘局
NCBI
中国精品学术期刊双语出版数据库
微信号:zwxb_2009
淘宝店二维码
微店二维码
目录列表
1999年, 第04期
刊出日期:1999-07-20
专论与综述
藻类基因工程的研究技术及方法
陈颖 李文彬 孙勇如
植物学报. 1999, 16(04): 321-331.
摘要
(
1765
)
PDF
(450KB) (
682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本文从藻类外源基因转移的载体系统、藻类基因的克隆、藻类的遗传转化三方面详细介绍了藻类基因工程的研究技术及方法,综述了藻类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并对藻类基因工程的前景作了展望。
NaCl对光合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
朱新广 张其德
植物学报. 1999, 16(04): 332-338.
摘要
(
1823
)
PDF
(371KB) (
799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对NaCl对光合作用影响的几个重要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NaCl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途径,气孔效应与非气孔效应,NaCl对光能吸收与转换、光合电子传递、光合磺素同化的影响及盐与其他胁迫因子对PSⅡ活性的协同影响等,对今后这些方面研究中的重点内容与趋势进行了评述。
被子植物花粉形成过程中细胞骨架的动态及生物学意义
蔡雪
植物学报. 1999, 16(04): 339-344.
摘要
(
1390
)
PDF
(332KB) (
545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本文对被子植物花粉形成过程中细胞骨架(微管和微丝)的分布格局、动态变化及可能的功能进行了概括,并对相关的几个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植物与病原真菌互作的形态变化及其生理 生化机制和基因调控
蓝海燕 陈正华
植物学报. 1999, 16(04): 345-351.
摘要
(
1199
)
PDF
(353KB) (
828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本文从生理、生化、酶学及基因调控等方面对植物与病原真菌互作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植物抗病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水稻淀粉合成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包劲松 夏英武
植物学报. 1999, 16(04): 352-358.
摘要
(
1521
)
PDF
(352KB) (
545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本文综述了水稻淀粉合成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主要内容是参与淀粉合成的酶鉴定及其基因表达调控,也介绍了对这些酶的遗传操作改良稻米淀粉品质等内容。
泛肽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二) ——生物学功能及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前景
朱经春 王台 陈克成
植物学报. 1999, 16(04): 359-364.
摘要
(
1547
)
PDF
(298KB) (
55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本文讨论了泛肽系统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前景。介绍了泛肽系统参与调节的多种生理和发育过程。
褐藻光合作用色素—蛋白质复合物——研究进展和问题
李爱芬 陈敏 周百成
植物学报. 1999, 16(04): 365-371.
摘要
(
1734
)
PDF
(383KB) (
566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本文综述了近二十年来褐藻色素-蛋白质复合物的研究进展,包括色素—蛋白质复合物分离技术、褐藻的光系统Ⅰ、光系统Ⅱ及捕光色素—蛋白质复合物研究进展。并就褐藻色素—蛋白质复合物分离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褐藻的特点、褐藻与其它光合生物的色素—蛋白质复合物的同源性以及褐藻PSI复合物77 K荧光发射的特点等进行了讨论。
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刁现民 孙敬三
植物学报. 1999, 16(04): 372-377.
摘要
(
1437
)
PDF
(353KB) (
632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是植物组织培养中的普遍现象,关于这些变异的起源存在多种观点,如转座因子的活化、DNA甲基化等。本文综述了植物体细胞无性系的研究进展,从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两个层次对无性系变异的起源进行了讨论。
环境与植物中硒形态研究进展
左银虎
植物学报. 1999, 16(04): 378-380.
摘要
(
1182
)
PDF
(188KB) (
628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环境及植物中的硒形态研究方面的进展。在土壤和水中各种不同形态硒的分布情况与pH值及其它特性之间的关系;植物中各种有机硒化合物的含量,可能的结构和硫素之间的关系,植物对硒的吸收转化过程等等。
光温外界信号、植株状态与成花决定
白素兰 孙敬三
植物学报. 1999, 16(04): 381-386.
摘要
(
1478
)
PDF
(348KB) (
614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植物由营养生长状态转向生殖生长状态(成花转变)是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一步。经过一段时期营养生长的植株,便自动进入成花感受态,在这种状态下植株才能够对外界信号产生应答反应而启动成花过程。本文主要讨论光周期和温度对成花的作用。
植物木质部发育生物学研究
樊汝汶 尹增芳 周坚
植物学报. 1999, 16(04): 387-397.
摘要
(
1308
)
PDF
(580KB) (
796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本文主要介绍植物木质部发生和发育的研究历史及其进展情况,涉及的学科有生理学、系统发育学、遗传学和结构植物学等。评述了从整体、器官、组织细胞直至分子水平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机理分析的各种结果和假说。企望对植物木质部发育生物学的研究概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植物叶片衰老与氧化胁迫
阎成士 李德全 张建华
植物学报. 1999, 16(04): 398-404.
摘要
(
1632
)
PDF
(393KB) (
722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叶片衰老是叶片生长发育进程中的最后阶段,与活性氧伤害有着密切的关系。介绍了植物叶片衰老过程中活性氧产生及清除系统的变化,讨论了对水分胁迫与氧化胁迫的交叉抗性,并对下一步的研究作出了展望。
植物器官脱落的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韩静 王幼群 王晓理
植物学报. 1999, 16(04): 405-410.
摘要
(
1724
)
PDF
(306KB) (
577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对植物器官脱落的机制及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其中包括脱落的几种研究方法,脱落时离区的解剖学和细胞学特征,离层细胞的生理生化特征。重点对激素在脱落过程中的调节作用进行了综述。
研究报告
2,4 -D对甘薯体细胞胚胎发生的调控
崔红 丁群星 桂耀林 郭仲琛
植物学报. 1999, 16(04): 411-415.
摘要
(
1196
)
PDF
(2905KB) (
495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将来源于‘徐薯18’叶片的胚性愈伤组织,接种在含有不同2,4-D浓度的液体MS培养基中进行悬浮培养,悬浮细胞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结构、分裂方式和发育途径:2,4-D浓度为1 mg/L时,细胞均等分裂,增殖迅速;不含2,4-D时,细胞多进行不均等分裂,并发育成体细胞胚。不同2,4-D浓度中培养的悬浮细胞,其胞外过氧化物同工酶谱及其随时间变化的方式有很大差异,并与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密切相关。
籼粳杂交水稻FI 种子胚愈伤组织诱导及再生体系建立
李一琨 范云 王金发
植物学报. 1999, 16(04): 416-419.
摘要
(
1185
)
PDF
(2476KB) (
71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研究了籼粳杂交F1种子胚愈伤组织诱导与2,4-D浓度变化的关系,在愈伤组织继代培养一段时间后,通过预培养和再生培养阶段,获得了从愈伤组织直接分化而来的再生植株。
甘薯叶柄原生质体有效植株再生
刘聪莉 张志芬 徐丽娟 孟祥霞 王晶珊
植物学报. 1999, 16(04): 420-424.
摘要
(
1366
)
PDF
(2792KB) (
654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将甘薯(Ipomoea batatas (L.)Lam.)‘元气’和‘白星’(‘White Star’)的叶柄原生质体培养在含有0.05 mg·L-1 2,4-D和0.5 mg·L-1 KT的改良MS液体培养基中,3~4 d后细胞开始分裂。培养8~9周后,将直径达1~2 mm的愈伤组织转移到添加0.05~0.2 mg· L-1 2,4-D和0~0.5 mg·L-1 KT或添加0.5~2.0 mg ·L-1 NAA和1.0~3.0 mg·L-1 BAP 的MS固体增殖培养基上使其增殖。转移3~5周后,将愈伤组织再转移到MS基本培养基或转移到添加2.0~3.0 mg·L-1 BAP的MS培养基上。当进一步转移到MS基本培养基上后,从愈伤组织或从愈伤组织形成的不定根上再生出植株。‘元气’植株再生率高达60.0 %,White Star高达43.4%。
土壤肥力对绞股蓝种群行为的影响
何维明 钟章成
植物学报. 1999, 16(04): 425-428.
摘要
(
1065
)
PDF
(167KB) (
544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利用半控制实验生态学方法探讨土壤肥力对绞股蓝种群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肥力的提高可显著提高繁殖器官生物量分配比,显著降低非繁殖器官生物量分配比,叶片、支持结构生物量分配随土壤肥力的提高略有降低;提高土壤肥力对绞股蓝种群形态特征和平均相对生长速率的影响不明显;多数繁殖特征对土壤肥力的提高有显著响应。总之,绞股蓝种群的不同行为对土壤肥力变化的敏感性各异。
甜菜碱对NaCl胁迫下小麦细胞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张士功 高吉寅 宋景芝
植物学报. 1999, 16(04): 429-432.
摘要
(
1373
)
PDF
(174KB) (
621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本文以小麦为材料,研究甜菜碱对NaCl胁迫下小麦幼苗细胞保护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甜菜碱能够提高NaCl胁迫下小麦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细胞保护酶的活性,抑制过氧化作用产物丙二醛的积累,降低叶片质膜透性和盐害对细胞膜的伤害。所有这些变化都有利于提高NaCl胁迫下小麦幼苗细胞膜的稳定性、完整性和对NaCl胁迫的适应性。
风信子花被外植体年龄对花器官分化的影响
李兴国 陆文樑
植物学报. 1999, 16(04): 433-438.
摘要
(
1160
)
PDF
(3297KB) (
488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离体培养风信子(Hyacinthus orientalis L.)不同年龄的花被外植体诱导花器官直接再生的实验表明;1.在MS附加6-BA 2 mg/L,2,4-D 0.1 mg/L的培养基上,年龄V的外植体大量衰老,基本丧失器官再生能力,处于年龄段Ⅱ~Ⅳ的外植体可发生玻璃化反应。2.玻璃化反应的外植体转移至MS附加6-BA 0.2 mg/L、NAA 0.005 mg/L的培养基上继续培养30 d后可再生正常的花被片,表明降低培养基中外源激素浓度能够阻止玻璃化反应继续发生。3.在MS附加6-BA 2 mg/L.2,4-D 0.1 mg/L的培养基上,外植体形态学下部可再生雌蕊状早期结构。平均每块外植体分化雌蕊状早期结构数以年龄Ⅲ的外植体最多。
杜仲含胶细胞的形态学研究
崔跃华 汪矛 孙克莲
植物学报. 1999, 16(04): 439-443.
摘要
(
1280
)
PDF
(3056KB) (
483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通过变性处理、整体透明及离析等方法的综合运用,可见杜仲体内含胶细胞是一种细长、两端膨大的单细胞,含胶细胞的分枝比较常见,大多为二叉状分枝,罕见三叉状分枝。整体透明后可见含胶细胞在叶片和果皮中的分布状况,同时对含胶细胞的形态学指标进行了测量。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意义及讨论
张守仁
植物学报. 1999, 16(04): 444-448.
摘要
(
3174
)
PDF
(215KB) (
1438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技术被称为研究植物光合功能的快速、无损伤探针。但其参数众多,且名称及在参数的生物学意义解释上存在不规范和混乱现象。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旨在引起使用者的注意,并探讨正确使用这些参数的途径。
等渗NaCL和KCL胁迫对高梁幼苗生长和气体交换的影响
王宝山 李德全 赵士杰 孟庆伟 邹 琦
植物学报. 1999, 16(04): 449-453.
摘要
(
1163
)
PDF
(249KB) (
477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本文比较研究了等渗NaCl和KCl胁迫下,高粱幼苗生长及叶片离子含量、质膜相对透性和有关气体交换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低浓度NaCl和KCl胁迫7天时,高粱生长、含水量和质膜相对透性与对照相比没有明显变化,而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已明显下降,叶肉细胞间隙CO2浓度明显增加。NaCl胁迫下叶片Na+含量成倍增加,而K+和Ca2+含量无明显变化。KCl胁迫时叶片K+含量明显增加,Ca2+含量明显下降,而Na+含量没有明显变化。随着NaCl或KCl浓度的增加,幼苗生长和叶片含水量明显下降,质膜透性和细胞间隙CO2浓度明显增加,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进一步下降。 NaCl胁迫下叶片Na+含量进一步增加,K+和Ca2+进一步下降,而KCl胁迫下叶片K+含量进一步 增加,Na+和Ca2+含量进一步下降。KCl对高粱生长抑制、质膜透性、Ca2+含量下降及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均明显大于等渗的NaCl。
彩绒革盖菌多酚氧化酶活性研究
王宜磊 赵良田
植物学报. 1999, 16(04): 454-456.
摘要
(
1170
)
PDF
(152KB) (
448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本文测定了彩绒革盖菌在PDY液体培养基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在30℃,110 r/min,恒温振荡培养条件下,多酚氧化酶第14天达产酶高峰,最高酶活549.Ou;酶作用的最适酸碱度为pH 5.0;最适作用温度30℃;Mn2+、Ba2+、Mg2+等离子对多酚氧化酶有激活作用,Ag+、Fe3+等离子对酶活则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锗对水稻萌芽期的生理效应
连玉武 段鹏程 王艳丽
植物学报. 1999, 16(04): 457-461.
摘要
(
1186
)
PDF
(2576KB) (
516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将水稻(Oryza sativa L.)种子浸于从0到3 mg• L-1不同浓度梯度的GeO2溶液中,测量其生理指标:呼吸强度,可溶性糖含量,淀粉酶活性等。发现在浸种的前期,GeO2对以上各项生理指标均有促进作用,而随着浸种时间的延长,促进逐渐减弱并转为抑制,淀粉酶同功酶电泳则表明,植物体内复杂多样的同功酶系统在一定范围内对GeO2的毒害作用有某种程度的适应与调节能力。
鱼籽兰(Chloranthus erectus)离体繁殖
王跃华 胡琼华 陈文允
植物学报. 1999, 16(04): 462-463.
摘要
(
1539
)
PDF
(81KB) (
422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本研究通过几种培养基对鱼籽兰(Chloranthus errectus)外植体培养,选择出了有效的外植体和适合的培养基,并摸索出了有效的移栽和栽培技术,培育出了外植体繁殖的成熟开花植株,为该植物提供了一条新的快速繁殖途径,对同属其它植物的快速繁殖具有参考意义。
大豆花荚败育期间的植物激素变化
李秀菊 孟繁静
植物学报. 1999, 16(04): 464-467.
摘要
(
1339
)
PDF
(160KB) (
637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大豆开花结荚期,不同发育阶段的幼蕾与花荚的脱落率不同,其中以花后5d内的幼荚脱落最严重。与败育花荚相比,正常花荚中的干物质积累量均较高。细胞分裂素(DHZRs,ZRs,iPA)含量也较高,花后3~5d的幼荚中表现更明显。脱落酸(ABA)则是以败育幼蕾及花后3~5d的幼荚中含量较高。不同发育阶段的大豆生殖器官中,正常开放花中的玉米赤霉烯酮(ZEN)含量最高。
技术与方法
薄层包埋法的改进
邢树平 陈祖铿 胡玉熹 林金星
植物学报. 1999, 16(04): 468-469.
摘要
(
983
)
PDF
(110KB) (
411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试论植物绘图与绘画
田新智
植物学报. 1999, 16(04): 470-476.
摘要
(
1013
)
PDF
(375KB) (
605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教学研讨
植物生理学教科书剖析与思考
曹仪植 杨素铀
植物学报. 1999, 16(04): 477-480.
摘要
(
1469
)
PDF
(278KB) (
328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