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作者指南
出版伦理
刊物订阅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植物学报》简介
检索系统收录
综合评价指标
获奖情况
历史沿革
《植物学报》征稿简则
投稿指南
论文模板
论文写作基本格式规范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论文基金项目著录格式
论文出版与版权转让协议
图片展示
更多...
仪器设备
更多...
试剂耗材
更多...
技术服务
更多...
电子目录推送
《植物学报》电子双月刊逢单月通过邮件进行发行
Email:
我要订阅
友情链接
微信号:zwxb_2009
淘宝店二维码
微店二维码
目录列表
1999年, 第06期
刊出日期:1999-11-20
专论与综述
原位杂交技术在植物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吴刚 崔海瑞 夏英武
植物学报. 1999, 16(06): 625-630.
摘要
(
2062
)
PDF
(312KB) (
834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本文在简要介绍原位杂交技术的基础之上,重点介绍了该技术在植物遗传育种领域,即在(1)异源染色质及染色体畸变检测;(2)植物基因工程及基因表达研究;(3)构建植物基因物理图谱;(4)染色体RNA研究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并对原位杂交技术在提高检出率,与染色体显带技术结合,PCR-原位杂交等方面提了一些见解。
薄层培养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王鸿鹤 黄学林
植物学报. 1999, 16(06): 631-635.
摘要
(
1466
)
PDF
(307KB) (
638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植物薄层培养(TCL)实验系统是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个新颖精致的实验系统。由于薄层培养具有组织结构简单、对调控因子敏感、培养易成功等优点,目前已经在植物细胞的分裂、分化及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与分子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薄层培养在形态发生、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研究领域的应用现状与进展,并对当前薄层培养存在的问题作了评述。
植物居群遗传变异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何田华 杨继 饶广远
植物学报. 1999, 16(06): 636-641.
摘要
(
1486
)
PDF
(274KB) (
542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本文介绍了植物遗传变异空间自相关分析的理论、方法与应用,包括将基因型作为绝对型数据与等位基因频率作为连续型数据进行自相关分析的基本方法等。并对影响植物居群遗传变异空间结构的因素以及研究居群内遗传结构的重要意义作了评述。
铁转运机制与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印莉萍 孙铭明 刘祥林 邱泽生
植物学报. 1999, 16(06): 642-647.
摘要
(
1324
)
PDF
(1368KB) (
869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铁素营养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人们利用各种特异突变株和差异筛选已克隆到部分与铁转运有关的基因。本文主要在分子生物学水平概括了酵母铁吸收转运机制和植物缺铁胁迫相关基因及其基因表达的研究进展。
新型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激素性多肽的研究进展
沈世华 朱至清
植物学报. 1999, 16(06): 648-652.
摘要
(
1464
)
PDF
(321KB) (
695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肽是生物体内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质,它以信号的形式调控着生物的生活周期。在动物、细菌、真菌上作为激素、信息素和生长因子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然而,在植物上1991年才首次报道名叫系统素的伤害信号物质的内生多肽。最近,已从植物中分离出多种肽性植物生长调节因子。本文简要介绍系统素、早期结瘤素、植物硫素、豆胰岛索等四种激素性多肽的发现与分离,以及其结构与生理作用。
甘薯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崔红 陈睦传
植物学报. 1999, 16(06): 653-657.
摘要
(
1306
)
PDF
(307KB) (
61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新兴的生物技术为甘薯这一古老的农作物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细胞大规模培养、体细胞融合、基因转导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可望从根本上改变甘薯传统的生产和育种模式。本文综合近年来国内外甘薯体细胞胚胎发生、原生质体培养和基因工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影响甘薯体胚发生体系及原生质体再生体系建立的诸多因素进行了详细论述,讨论了甘薯基因工程研究的应用潜力和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植物抗病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陈晓梅 郭顺星
植物学报. 1999, 16(06): 658-664.
摘要
(
1651
)
PDF
(335KB) (
843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植物与病原菌相互作用后在植物体内会产生抗性物质。植物的抗病性物质包括两大类:植物固有的抗菌物质和植物保卫素。本文就近年来对植物抗病性物质的化学组成、生物合成、代谢途径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微生态系统研究动态
晁敏 王仁卿 姚红艳
植物学报. 1999, 16(06): 665-670.
摘要
(
969
)
PDF
(879KB) (
419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微生态系统研究在生态学中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具有微小、简化、方便、准确地模拟预定设计结果的特点。近年来随着生态学的发展,利用微生态系统研究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正成为一种被广泛采用的手段。本文初步探讨了微生态系统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微生态系统在现代生态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作了分析。
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功能
刘峰 贺金生 陈伟烈
植物学报. 1999, 16(06): 671-676.
摘要
(
2788
)
PDF
(1019KB) (
631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综述了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和作用的影响:第一,几个关于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不同地位和生物多样性如何影响生态系统功能的假说;第二,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三,生物多样性如何影响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第四,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影响。此外还提出了几个需要继续探讨和关注的问题。
盐生植物种子的休眠、休眠解除及萌发的特点
赵可夫 冯立田 范 海
植物学报. 1999, 16(06): 677-685.
摘要
(
1301
)
PDF
(1189KB) (
567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本文讨论了盐生植物种子的休眠、休眠解除及萌发的特点,主要内容有:(1) 盐生植物种子的休眠类型;(2) 打破盐生植物种子休眠的必要条件;(3) 盐生种子萌发与土壤盐度的关系。并讨论了盐度抑制盐生植物种子的机理。最后,作者提出了将来研究盐生植物种子萌发需要解决的几个重点问题以及研究盐生植物种子休眠和萌发问题的意义。
研究报告
腊梅的受精作用及胚胎发生
黄坚钦 章滨森 金水虎
植物学报. 1999, 16(06): 686-690.
摘要
(
1312
)
PDF
(498KB) (
822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腊梅(Chimonanthus praecox)花两性,离心皮雌蕊着生在杯状花托上,柱头线形,干性。花粉经昆虫传播,落在柱头上1 d后萌发,第8d从珠孔进入,第14d左右完成双受精,为珠孔受精。胚乳为核型胚乳;初生胚乳核经短暂休眠进行核分裂,位于合点端的游离核首先形成细胞,并从合点向珠孔端细胞化,第37d胚乳充满整个囊腔。合子经过近2周的休眠后开始分裂,随着胚的发育,大部分胚乳降解,为胚的发育提供营养。合点端的胚乳细胞则侵入合点珠心组织,为胚进一步发育提供营养。其胚胎发生为柳叶菜型。
2,4-D诱导的花生体细胞胚发生的组织学研究
肖显华 林荣双 王庆华 王顺珍
植物学报. 1999, 16(06): 691-695.
摘要
(
1171
)
PDF
(543KB) (
446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花生成熟胚胚叶在佃附加20mg/L 2,4-D的培养基上诱导20d后,转移至无激素培养基MS0继续培养,可获高频体细胞胚发生。组织学观察表明,体细胞胚起源于胚叶上表皮及表皮下数层细胞,这些细胞脱分化形成细胞质浓厚、细胞核大的胚性细胞团,胚性细胞团继续分裂形成体细胞胚。体细胞胚的发育过程经历球形胚、心形胚、鱼雷胚、子叶胚四个时期。
植物激素在小球藻异养培养中的作用
刘世名 梁世中
植物学报. 1999, 16(06): 696-700.
摘要
(
1379
)
PDF
(811KB) (
499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本文研究了几种植物激素对小球藻异养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IAA、IBA及6-BA三种植物激素均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小球藻的异养生长,培养≤36h时,IAA或IBA以20mg/L的促进小球藻异养生长的效应最大,100mg/L IAA或IBA则抑制了藻的生长;>36h时,100mg/L IAA或IBA表现出促进小球藻生长的效应,并最终获最大净A540增长量;6-BA以0.1 mg/L的促进作用最大。IBA与6-BA组合同样表现出促进小球藻异养生长的效应,但并非IBA和6-BA简单的加合效应,5 mg/LIBA与6-BA组合的效应维持6-BA单因子的作用趋势,20mg/LIBA与lmg/L6-BA组合的效应大于与0.1mg/L6-BA组合的,100mg/LIBA与0.1mg/L6-BA组合的效应在≤36h时大于与1mg/L6-BA组合的,>36h时则相反。另外,高浓度IBA(≥20mg/L)与6-BA组合抑制了前中期异养藻对葡萄糖的吸收,但加速了中后期葡萄的吸收。再者,IBA与6-BA组合加速了异养小球藻对No-3的吸收。
直接从人工老化的菜心干种子中提取基因组DNA用于RAPD分析
乔爱民 傅家瑞
植物学报. 1999, 16(06): 701-704.
摘要
(
1043
)
PDF
(536KB) (
541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利用40℃、100%朋对菜心种子进行人工加速老化处理获得了不同活力的种子批,利用平衡酚-氯仿法直接从人工老化的菜心干种子中提取基因组DNA,并对提取的基因组DNA进行了趾PD扩增。结果表明,所提取的基因组DNA量多,而且比较整齐一致。引物S208扩增所获得的基因组DNA指纹图谱上的DNA带清晰、明亮,从而表明利用本方法从人工老化菜心干种子中直接提取的基因组DNA完全可以用于RAPD分析。
宁夏野生经济植物信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章英才 侯子宁
植物学报. 1999, 16(06): 705-707.
摘要
(
1029
)
PDF
(405KB) (
448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本文简介了宁夏野生经济植物数据库信息系统的建库目标,系统结构和功能。本库对宁夏野生经济植物按基本信息和经济利用信息设计了方便的检索查询和编辑系统,并且利用Internet/Intranet技术实现植物信息资源的共享。
退化草原碱茅的生物量与环境因子动态关系的研究
张忠恒 张崇邦 李建东
植物学报. 1999, 16(06): 708-711.
摘要
(
1195
)
PDF
(448KB) (
524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碱茅在退化草原上的生长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生物量最大值在8月份(98.4 g/m2)。通径分析表明:土壤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pH,含水量和电导率在8种环境因子中对碱茅的生长,无论直接影响,还是间接影响都是很很需要的。
技术与方法
一种在野外自然光照条件下快速测定光合作用一光响应曲线的新方法
蒋高明 何维明
植物学报. 1999, 16(06): 712-718.
摘要
(
1533
)
PDF
(954KB) (
705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本文尝试了一种在野外自然状态下测定植物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的方法。传统的方法或费时费力,或依赖精密的光发生装置,在野外操作均不方便。本研究使用英国生产的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LCA4型对毛乌素沙地8种优势植物在全自然条件下进行测定,仅通过改变叶室(含光敏探头)与入射光线之间的角度即可在自然光照条件下快速获得一系列植物的光合作用—光照速率的反应曲线。拟合曲线值与实测值之间显著相关。测定这种曲线过程中环境参数除叶面温度有较明显的变动外,其它参数如大气温度、CO2浓度基本不变,在这种环境下测定的曲线基本反映植物光合作用真实的自然状态,且操作简便、快速、经济、实效。
动态与信息
第一届全国植物生理生态学学术研讨会纪要
常杰 蒋高明
植物学报. 1999, 16(06): 719-719.
摘要
(
1602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