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作者指南
出版伦理
刊物订阅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植物学报》简介
检索系统收录
综合评价指标
获奖情况
历史沿革
《植物学报》征稿简则
投稿指南
论文模板
论文写作基本格式规范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论文基金项目著录格式
论文出版与版权转让协议
图片展示
更多...
仪器设备
更多...
试剂耗材
更多...
技术服务
更多...
电子目录推送
《植物学报》电子双月刊逢单月通过邮件进行发行
Email:
我要订阅
友情链接
微信号:zwxb_2009
淘宝店二维码
微店二维码
目录列表
2001年, 第01期
刊出日期:2001-01-20
研究论文
新世纪贺词:迎接新世纪生命科学的挑战
匡廷云
植物学报. 2001, 18(01): 1-1.
摘要
(
1477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主编的话
童哲
植物学报. 2001, 18(01): 2-2.
摘要
(
1472
)
PDF
(20KB) (
391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综述与专论
真核mRNA的3′非翻译区转录后水平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江元清 凌毅 赵武玲
植物学报. 2001, 18(01): 3-10.
摘要
(
1712
)
PDF
(294KB) (
3028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真核生物mRNA的3′非翻译区(3′-UTR)在基因表达的转录后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3′-UTR内存在末端加工信号以指导mRNA3′末端的加工;3′-UTR不但控制mRNA的稳定性及降解速率、协助辨认特殊密码子,而且还控制着mRNA的翻译时间、位点及控制其翻译起始及效率等。
叶绿体内被膜上的磷酸丙糖转运器
王庆梅 杨树德 陈珈
植物学报. 2001, 18(01): 11-15.
摘要
(
1612
)
PDF
(158KB) (
1431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叶绿体内膜上存在有磷酸丙糖转运器。本文着重对该转运器的结构和功能、转运特性及其对光合作用的调节等做一介绍。磷酸丙糖转运器能够催化磷、磷酸丙糖和3磷酸甘油酸的反向交换运输,从而使光合初级产物从叶绿体转运到胞质。在生理条件下,这种转运严格遵循1∶1的反向交换原则,并且转运活性受光的调节。目前,已经从一些植物中分离到磷酸丙糖转运器蛋白,并克隆了它们的cDNA。近年来,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对磷酸丙糖转运器功能的研究也取得了很重要的进展。
种子中的棉子糖半乳糖苷系列寡糖研究进展
张以顺 黄上志 傅家瑞
植物学报. 2001, 18(01): 16-22.
摘要
(
1396
)
PDF
(238KB) (
1375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棉子糖半乳糖苷系列寡糖广泛分布在许多种植物种子中,并存在于干燥后仍能保持活力的组织内,如禾谷类种子的胚及糊粉层,豆类及其他双子叶植物的子叶和胚轴组织等。棉子糖半乳糖苷系列寡糖在禾谷类种子的非自溶性中央胚乳中不合成,但存在于蓖麻种子的自溶性胚乳细胞中。棉子糖半乳糖苷系列寡糖在种子发育后期累积,并持续到种子大量成熟直到脱水阶段。棉子糖半乳糖苷系列寡糖主要包括棉子糖、水苏糖和毛蕊花糖,是种子中最广泛的低分子量α_半乳糖苷。许多植物正常性种子的发育伴随着棉子糖半乳糖苷系列寡糖的累积,这些糖的累积已被认为在种子脱水耐性获得、种子活力、糖的运输及植物的抗冷驯化等过程 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从种子的脱水耐性获得、植物的冷驯化、细胞内定位及生物合成等方面综述了棉子糖半乳糖苷系列寡糖的研究进展。
玉米花药培养和单倍体育种的研究新进展
郭奕明 杨映根 郭仲琛
植物学报. 2001, 18(01): 23-30.
摘要
(
1656
)
PDF
(232KB) (
1702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利用花药培养获得单倍体,从而加速育种进程,是一项新兴的生物技术,目前在玉米育种中广泛应用。本文综合近几年来国内外玉米的花药培养、单倍体育种以及基因工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对影响玉米花药培养效率的诸多因素进行了详细论述,并讨论了利用单倍体植株进行基因转导的潜力。
向日葵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刘杰 莫结胜 刘公社 齐冬梅 李芳芳
植物学报. 2001, 18(01): 31-39.
摘要
(
1363
)
PDF
(290KB) (
1596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向日葵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资源植物,向日葵的研究和生产在当前我国中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向日葵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在蛋白质、酶、基因及基因工程、分子标记等方面进行了综述。特别对生化标记、分子标记技术在向日葵研究上的应用及所取得的成果作了重点介绍,并对今后向日葵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植物学中的应用
王忠华 李旭晨 夏英武
植物学报. 2001, 18(01): 40-45.
摘要
(
1389
)
PDF
(205KB) (
2026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WTBX〗in situ 〖WTBZ〗hybridization, FISH)是80年代末才发展起来的一种非放射性原位杂交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细胞分子遗传学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本文简要综述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与特点及其在植物学中的应用,包括在异源染色质的鉴定、染色体物理图谱的构建和染色体RNA及植物基因组进化中的应用。
种子活力与蛋白质关系的研究进展
刘军 黄上志 傅家瑞 汤学军
植物学报. 2001, 18(01): 46-51.
摘要
(
1308
)
PDF
(184KB) (
106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对种子活力的研究是目前种子生理学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对种子活力的机理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本文主要叙述了种子活力与蛋白的关系研究进展,包括种子活力与贮藏蛋白的关系、种子活力与热激蛋白等逆激蛋白的关系、种子活力与泛肽、钙调蛋白的关系等,并探讨了与种子活力有关的逆激蛋白之间的同源性。
mRNA差别显示技术在植物发育研究中的应用
闫桂平 马凤鸣 韩天富 李文华
植物学报. 2001, 18(01): 52-57.
摘要
(
1463
)
PDF
(209KB) (
125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mRNA差别显示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研究基因表达差异的有效方法。它不仅可比较基因表达差异、追踪已知基因的表达情况,而且可作为寻找特异表达基因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此方法在植物春化作用、光周期反应、花发育、雄性不育、成熟、衰老、种子发育和休眠及根发育等研究领域的应用概况。
冰冻胁迫下树木管状分子内腔隙和栓塞的形成及其修复
吴楚 王政权
植物学报. 2001, 18(01): 58-63.
摘要
(
1272
)
PDF
(194KB) (
688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许多树木管状分子细胞的细胞壁在冰冻期间并不随细胞内的水分迁移到细胞外冰晶上而塌陷。此时细胞内产生负压,负压的产生引起腔隙的形成,腔隙又会引起栓塞,导致树木内水分运输受阻。冻融循环可导致腔隙和栓塞的形成,或者冰冻之后,温度急剧回升时树木组织内的冰晶升华所致。在春季树木的根压得到恢复,从而使腔隙和栓塞部分消除,水分运输又得以畅通。冰冻胁迫对在高纬度和中高纬度的某些地区的树木的生长造成很大的危害,管状分子内腔隙和栓塞的形成就是其中之一,也是引起树木生长衰退或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对腔隙和栓塞的形成的原因、机理及其恢复进行了综述。
植物营养与作物抗旱性
张士功 刘国栋 刘更另
植物学报. 2001, 18(01): 64-69.
摘要
(
1481
)
PDF
(163KB) (
1773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本文综述了近30年来植物营养与作物抗旱性关系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氮、磷、钾等对作物抗旱性的影响,指出这些营养元素主要通过水分调节、渗透调节、气孔调节和光合调节等一系列生理生化机制来增强作物的代谢活性、提高作物抗旱性。并对今后这方面研究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评述。
冠层温度在水稻抗旱性基因型筛选中的应用及其测定技术
程旺大 赵国平 姚海根 张国平
植物学报. 2001, 18(01): 70-75.
摘要
(
1375
)
PDF
(183KB) (
821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本文综述了冠层温度在水稻抗旱性基因型筛选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利用红外测温仪测定冠层温度的方法。作物不同基因型之间存在冠层温度的差异,并且从理论上讲,冠层温度与作物水分利用相关,因而把冠层温度用于作物基因型筛选是有价值而且是可行的。利用红外测温仪测定水稻冠层温度是一项非接触性测温法,为水稻抗旱性基因型的筛选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非破坏性的技术。
研究论文
豌豆肌动蛋白异型体基因的特异性表达
凌毅 赵武玲
植物学报. 2001, 18(01): 76-80.
摘要
(
1150
)
PDF
(190KB) (
791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将分属三类豌豆(Pisum sativum)卷须肌动蛋白异型体(PEAc)的基因3'端进行了亚克隆,并利用限制性内切酶从中切取了完整的3'非翻译区片段,将之做为特异性探针进行DIG标记,并对不同发育时间豌豆根、茎、叶及花粉中提取的总RNA进行点杂交分析。发现其中I类(PEAcI)和II类(PEAcII)在根、茎、叶中都有表达,但存在发育时间上的表达特异性,尤其在叶中的差异较明显。而III类(PEAcIII)与前二者的差别更大,仅发现其在2 d及28 d的根、7 d的茎及18 d的叶中有表达。在花粉中,只有PEAcII有少量的表达,说明三类异型体基因的表达还存在组织特异性。
空间诱变高粱突变体的研究
赵玉锦 赵琦 白志良 王呈祥 李占录 崔庆玲
植物学报. 2001, 18(01): 81-89.
摘要
(
1157
)
PDF
(278KB) (
876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1996年经返回式卫星搭载处理的纯系高粱品种晋粮5号(CK)的种子经次年播种后,获得少量矮秆早熟突变体(SP3)。此后连续二年播种,该突变体矮秆早熟性状稳定。该突变体与未经搭载的对照相比,有如下不同之处:(1)成熟期缩短15 d左右,株高降低40 cm。(2)穗长增加3.9 cm ,每穗籽粒数比对照多400粒。(3)SP3平均千粒重为34 g,对照为27 g。(4)SP3叶片变窄,变短,增厚,叶面积减少了43%~22%。(5)SP3穗轴长度比对照增加30%,各节间长度比对照缩短了67%~15%。(6)SP3种子中亮氨酸含量比对照增加15%,可溶性糖含量比对照增加25%,单宁含量降低了30%。
CPPU提高柚树苗抗旱性的研究
聂磊 刘鸿先 彭少麟
植物学报. 2001, 18(01): 90-95.
摘要
(
1337
)
PDF
(218KB) (
805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水分胁迫下,柚树苗叶片RWC、ψW、Pn及可溶性蛋白质、叶绿素含量下降,游离脯氨酸、MDA含量及SOD活性升高,CAT活性先上升后下降,APX活性、AsA和GSH含量明显下降,抗旱性强的品种具有较高的活性氧清除能力。CPPU处理提高柚树苗叶片RWC、Pn、叶绿素、游离脯氨酸、AsA、GSH含量,并增强SOD、APX活性,降低MDA水平,从而提高柚树苗抗旱性。实验结果表明,CPPU处理提高叶片对膜脂过氧化作用的保护能力可能是其提高柚树苗抗旱性的原因。
切花月季花枝生长规律及GA3对其生长的影响
柏新富 赵建萍 蒋小满 毕可华
植物学报. 2001, 18(01): 96-99.
摘要
(
1348
)
PDF
(139KB) (
958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用Logistic方程[y=K/(1+eA+Bt)]来表示切花月季花枝生长量与生长时间的关系,并得出花枝生长最快的时期是现蕾期。以100 mg/L GA3溶液喷施生长期花枝,可改变其原有生长规律,快速生长期延长,生长速度明显加快,从而使其长度比对照增加22.5%~63.1%,其中以现蕾时处理效果最优。
湖北海棠阶段转变过程中几种同工酶变化研究
张才喜 李载龙 陈大明
植物学报. 2001, 18(01): 100-104.
摘要
(
1284
)
PDF
(244KB) (
712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研究了湖北海棠1年生实生苗(S1)、4年生(S4)、14年生(S14)实生树及4年生成年芽嫁接树(G4)不同高度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X)、细胞色素氧化酶(COD)、酯酶(EST)、乙醇脱氢酶(ADH)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表明:多年生实生树随着高度的增加,POX Rf 0.56、060,COD Rf 0.50,EST Rf 0.09、015、075、077,ADH Rf 0.76等几条酶带呈现差异,出现了童区和成年区各自特有的同工酶带,随高度变化童区特征酶带消失或成年区特征酶带出现的高度均保持在150~200 cm之间,同当年植株开花最低位置相同,S4、S14童区与S1同工酶谱带完全一致,S4、S14成年区与G4 同工酶谱基本保持一致,G4同工酶谱并未随高度增加而发生变化。四种同工酶可以作为阶段转变的指标。S4、S14童区与成年区谱带的差异是高度的结果,高度是湖北海棠阶段转变的重要因子。
研究简报
大白菜雄性败育的显微结构观察
王福青 李敏 曲咏梅
植物学报. 2001, 18(01): 105-109.
摘要
(
1305
)
PDF
(171KB) (
71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通过对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169A和核雄性不育两用系88-3的细胞形态解剖学观 察表明,两个不育系在开花时雄性细胞均表现100%的败育,花药的表皮细胞均具有生活力,但败育形式、时期、特点各异。169A败育发生于孢原细胞前后,以孢原细胞退化,或转变成薄壁细胞为主要特点。88-3败育从小孢子母细胞至二核花粉粒皆有发生,高峰期在四分体前后(约占80%),小孢子母细胞不能进入减数分裂和不能完成减数分裂及小孢子不能正常发育是败育的主要形式,但败育特点均是败育一旦发生便是急剧而彻底的解体或凝集成一团。
彩绒革盖菌漆酶产酶条件研究
王宜磊 刘兴坦
植物学报. 2001, 18(01): 110-112.
摘要
(
1244
)
PDF
(103KB) (
955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本文研究了碳源、氮源、愈创木酚、香兰素及培养条件对漆酶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淀粉作碳源、干酪素作氮源有利于漆酶的分泌,适宜浓度的愈创木酚和香兰素等对漆酶的产生有一定的作用;pH在3.0~8.0的范围内对漆酶的分泌影响差别不大,培养温度、接种量、通气量对漆酶的分泌有较大影响。
利用毛细管电泳法分析甜菊糖苷的含量
邵寒娟 胡涌刚 丁亮 沈明山 陈睦传 张向红
植物学报. 2001, 18(01): 113-117.
摘要
(
1437
)
PDF
(157KB) (
674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筛选甜菊糖苷突变体的有效方法。根据实验结果,优化的电泳条件为:60 mmol/L Tris硼酸缓冲液(pH 8.0),柱温30℃,工作电压25 kV。优化条件下,甜菊苷(Stevioside)迁移时间的R.S.D为0.45%(15次),且在7.45×10-5~1.74×10-2 mol/L的浓度范围内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4),甜菊主要糖苷在5 min内均可实现分离。在优化条件下,本实验研究了低能离子注入后甜菊主要糖苷含量变化,结果令人满意。
技术与方法
高度木质化材料的冰冻切片技术
林月惠 李寒冰 贺新强
植物学报. 2001, 18(01): 118-120.
摘要
(
1155
)
PDF
(119KB) (
1052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高度木质化植物材料的切片难度很大,应用常规切片方法不容易取得高质量的图版。本文介绍的冰冻切片方法,不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软化处理、以及繁琐的脱水、包埋等过程,切片还进行不同的染色或组织化学测定,是一种快速、简捷和有效的制片方法。 其关键步骤是选好甘油浓度, 冰冻温度和展片步骤。
科学家园地
世界知名植物分子生物学家邓兴旺
康定明 瞿礼嘉
植物学报. 2001, 18(01): 121-123.
摘要
(
1553
)
PDF
(104KB) (
459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动态与信息
国外大刊重要论文简介:拟南芥DNA全序列测定与分析完成
康定明 瞿礼嘉 邓兴旺 陈章良
植物学报. 2001, 18(01): 124-125.
摘要
(
1438
)
PDF
(57KB) (
426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中国植物学会2001年活动计划表
中国植物学会办公室
植物学报. 2001, 18(01): 126-127.
摘要
(
1408
)
PDF
(71KB) (
402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01年博士后招收目录
植物学报. 2001, 18(01): 128-128.
摘要
(
1445
)
PDF
(29KB) (
545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