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作者指南
出版伦理
刊物订阅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植物学报》简介
检索系统收录
综合评价指标
获奖情况
历史沿革
《植物学报》征稿简则
投稿指南
论文模板
论文写作基本格式规范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论文基金项目著录格式
论文出版与版权转让协议
图片展示
更多...
仪器设备
更多...
试剂耗材
更多...
技术服务
更多...
电子目录推送
《植物学报》电子双月刊逢单月通过邮件进行发行
Email:
我要订阅
友情链接
微信号:zwxb_2009
淘宝店二维码
微店二维码
目录列表
2004年, 第04期
刊出日期:2004-08-20
封面照片示薛勇彪研究院实验室近期自交不亲和机理的重要突破,金鱼草花粉的体外萌发,在含有亲和花柱提取液(compatible style extracts)的培养基中,花粉管能够正常的生长;而在含有不亲和花柱提取液(in
compatible style extracts)的培养基中,花粉管生长受到了抑制。蓝兴国等在本期461-470页对有关研究进展作了专题介绍。
综述与专论
矮牵牛育种研究进展
代色平;包满珠
植物学报. 2004, 21(04): 385-391.
摘要
(
1451
)
PDF
(41KB) (
1508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从常规育种、基因工程育种、体细胞育种和单倍体育种4个方面评述了矮牵牛(Petunia hybrida Vilm.)育种研究进展。国外对矮牵牛育种研究较多,新品种面世推陈出新,国内对其研究则较为薄弱。其常规育种最为成功,不断有新品种推出,基因工程育种也取得了一定成就,已有新品种面世,而体细胞育种及单倍体育种尚无新品种产生,但对这两种方法在育种上应用的可能性和前景作出了一定探索。
菊花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李辛雷;陈发棣
植物学报. 2004, 21(04): 392-401.
摘要
(
1258
)
PDF
(56KB) (
1641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本文对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种质资源的调查、搜集、研究与评价、菊花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生物技术育种等方面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植物中的氯、氯通道和耐氯性
於丙军;刘友良
植物学报. 2004, 21(04): 402-410.
摘要
(
1452
)
PDF
(255KB) (
1274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本文介绍了氯(Cl)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Cl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及植物对Cl-的吸收和运输机制。概述了Cl-通道和Cl-通道蛋白(CLCs)的种类与特点。探讨了不同植物对Cl-亏缺、过量的不同响应及植物耐Cl-的可能生理和分子生物学机制。
作物耐热性的评价
马晓娣 彭惠茹 汪矛 王丽 孙其信
植物学报. 2004, 21(04): 411-418.
摘要
(
1483
)
PDF
(44KB) (
1328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对作物耐热性进行评价,是耐热性机制研究和耐热性品种选育的基础。在综述了作物耐热性评价的基础、评价方法以及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展望了作物耐热性评价的研究方向。
稻米品质形成的生理基础研究进展
蔡一霞 徐大勇 朱庆森
植物学报. 2004, 21(04): 419-428.
摘要
(
1228
)
PDF
(179KB) (
1678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综述了水稻(Oryza sativa L.)米质形成的生理基础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稻米品质形成期的源库特征、淀粉合成的关键酶以及淀粉粒的形态、结构及其糊化特性等几个内容,从植物生理学角度来揭示稻米品质形成的规律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研究论文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叶脉信息提取——植物活体机器识别研究Ⅰ
傅弘 池哲儒 常杰 傅承新
植物学报. 2004, 21(04): 429-436.
摘要
(
1490
)
PDF
(1661KB) (
1168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叶片的识别是识别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在野外识别植物活体尤其重要。叶脉的脉序是植物的内在特征,包含有重要的遗传信息。但由于叶脉本身的多样性,利用单一特征的图像处理方法难以有效地提取叶脉。为了充分利用图像的信息,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叶脉提取方法。该方法利用边缘梯度、局部对比度和邻域统计特征等10个参数来描述像素的邻域特征,并将其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层。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经过训练的神经网络能够更准确地提取叶脉图像,为进一步的叶片识别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链霉素在葡萄果粒中的残留分析及膨大剂的处理效果
施莉莉 董秋洪 王世平
植物学报. 2004, 21(04): 437-443.
摘要
(
1781
)
PDF
(519KB) (
100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以12年生‘玫瑰香’葡萄为实验材料,探讨了无核诱导剂(链霉素)在果实中的残留及对无核果粒的膨大的影响。结果表明,于盛花前3 d用赤霉酸50 mg.L-1+链霉素400 mg.L-1的混合液浸蘸花穗,无核率达96%。果粒中链霉素的残留量在浸蘸10 d后即下降到处理日的1/10,到成熟时不足1 mg.kg-1。应用数学灰色系统理论分析表明,CPPU 5 mg.L-1+GAs 50 mg.L-1 、GAs 100 mg.L-1、GAs 50 mg.L-1和CPPU 5 mg.L-1在盛花后2周浸蘸无核处理过的‘玫瑰香’果穗,无核果粒的膨大及品质良好。
研究简报
裙带菜PSⅠ复合物的荧光特异性
刘洪艳 王广策 侯和胜
植物学报. 2004, 21(04): 444-448.
摘要
(
1293
)
PDF
(119KB) (
691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以褐藻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为实验材料,采用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的方法,去污剂SDS为增溶剂(SDS:Chl=20:1,4℃增溶20 min),蔗糖密度梯度为60%、50%、40%、30%、20%、15%和10%,分离制备光系统Ⅰ(PSⅠ)复合物。结果表明, 40% 蔗糖层带所含色素蛋白复合物是PSⅠ复合物。利用红藻作参照对比,光谱结果表明从裙带菜中得到的PSⅠ复合物没有730 nm的荧光峰。分析认为这是所有褐藻包括裙带菜PSⅠ复合物的荧光特异性。
龙须菜叶绿素- 蛋白复合物的分离及鉴定
王广策 庄仲华 曾呈奎
植物学报. 2004, 21(04): 449-454.
摘要
(
1294
)
PDF
(137KB) (
934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以海洋经济海藻——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为材料,机械破碎与超声波相结合破碎这种含胶量非常多的细胞,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纯化其类囊体膜,去垢剂Triton X-100增溶纯化的类囊体膜,再用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方法分离其叶绿素-蛋白质复合物。P700差示光谱鉴定分离的光系统Ⅰ(PSⅠ)颗粒,并且检测到了具有DCIP光还原活性的光系统Ⅱ(PSⅡ)颗粒。结果表明,尽管海藻类囊体膜增溶困难,但只要条件合适,可以得到具有活性的光系统颗粒。
产藏红花素1(crocin)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其细胞系的筛选
陈书安;王晓东;赵兵;王玉春
植物学报. 2004, 21(04): 455-460.
摘要
(
1378
)
PDF
(33KB) (
819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对藏红花(Crocus sativus L.) 愈伤组织的诱导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MS 是藏红花芽愈伤组织的最佳诱导培养基,而B5是叶子和花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藏红花芽、叶和花愈伤组织的最佳诱导温度分别是18℃、25℃和21℃。光照是叶子愈伤组织诱导的有利因素,但不利于芽和花愈伤组织的诱导。1.5~2.0 mg.L-1 NAA和0.25 mg.L-1 6-BA是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激素组合。通过目视法和HPLC方法, 从229株细胞系中筛选出细胞系Corm1,其藏红花素1 的含量是1 677 mg.g-1,生长较快,且不易褐化。为采用植物细胞工程法解决藏红花素1资源短缺问题打下了基础。
专题介绍
芸苔属自交不亲和细胞信号转导的研究进展
蓝兴国 解莉楠 李玉花
植物学报. 2004, 21(04): 461-470.
摘要
(
1386
)
PDF
(262KB) (
1056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在芸苔属植物的自交不亲和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信号分子-SCR配体是由花粉粒产生的,被柱头乳突细胞SRK受体识别后,进行细胞内信号转导。这对受体-配体是两个由S位点编码的且高度多态的蛋白质,它们决定着自交不亲和反应。配体是位于花粉粒表面的一个小的胞被蛋白,由SCR基因编码;受体是位于柱头乳突细胞原生质膜上的跨膜的蛋白质激酶,由SRK基因编码。在自交授粉过程中,配体SCR和受体SRK的相互作用激活了受体SRK,被激活的SRK通过其下游组分ARC1介导底物的泛肽化,然后泛肽化的底物在蛋白酶体/CSN中被降解,从而导致了自交不亲和性反应。这些降解的底物可能是促进花粉水合、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雌蕊亲和因子。主要针对芸苔属自交不亲和细胞信号转导作一综述。
重要观赏兰科植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朱根发 郭振飞
植物学报. 2004, 21(04): 471-477.
摘要
(
1584
)
PDF
(47KB) (
224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兰科植物是开花植物中最大的家族之一,分子标记技术应用于兰科植物的分类鉴定和品种鉴别,为兰花的分类提供了分子水平的证据,也为兰花保护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基础。兰科植物表现有高度特异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是研究花着色机理和子房发育的理想对象。兰花离体培养开花系统的建立,可以用来探明兰花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变机制,是研究花的分化和发育的理想材料。兰花具有特异的查尔酮合成酶(CHS)基因和二氢叶酸还原酶(DFR)基因等控制花色素的合成,DOH1基因控制石斛兰花芽的形成和提早开花,PHAL.039基因和ACC合成酶基因在蝴蝶兰授粉后的子房发育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这些特异基因的分离和克隆为兰花花的分化、发育及着色机制提供了分子基础。蝴蝶兰属、大花蕙兰(Cymbidium hybridium)、石斛兰属、文心兰属、五唇兰属和万代兰属等兰科植物都有转基因的研究报道,主要以原球茎为材料采用基因枪或农杆菌法转化,部分研究获得了转化植株。
蕨类植物起源与系统发生关系研究进展
李春香 陆树刚 杨群
植物学报. 2004, 21(04): 478-485.
摘要
(
1476
)
PDF
(253KB) (
1574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蕨类植物是一群非常古老的植物,在其漫长的演化历史中丢失了大量的系统发生信息,因此重建其系统演化关系是蕨类植物学家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年来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已经确立了一些类群的系统关系,但现存的蕨类分类系统和系统发生关系还有很多谜团有待揭开。化石记录表明蕨类植物最早出现于大约4亿多年前,但大部分现代真蕨类缺少足够的化石证据。它们的起源时间和方式及其内部各类群的系统发生关系等诸多问题的解决,还有待于大量形态学和不同分子水平上的实验数据的进一步积累,并结合其直接的化石证据进行综合研究。
类囊体腔的酸化与过剩激发能耗散
付振书 赵世杰 孟庆伟
植物学报. 2004, 21(04): 486-494.
摘要
(
1151
)
PDF
(219KB) (
1161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类囊体腔的酸化可诱导高能态的猝灭。依赖叶黄素循环的能量耗散受到类囊体腔酸化的调控,同时叶黄素循环也可以反馈调控类囊体腔的酸化程度,防止类囊体腔的过度酸化。过度酸化的类囊体腔可导致腔侧一些成分的不稳定,甚至光合器官的破坏,限制蛋白的正常周转,诱导PSⅡ反应中心的失活。
松柏类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进展
江波 杨映根 郭奕明 郭仲琛 陈永喆
植物学报. 2004, 21(04): 495-505.
摘要
(
1246
)
PDF
(57KB) (
1067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松柏类植物的体细胞胚胎发生既是繁育的一种手段,又是研究胚胎发育过程中结构、生理和分子事件的一种重要的模式系统。整个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主要包括3个步骤:胚性组织的诱导和增殖、体细胞胚的成熟以及体细胞胚的萌发和转换。过去为了提高胚胎发育过程所做的努力主要都集中在胚的成熟阶段,这是因为一直认为能否成功再生的关键在于胚发育成熟阶段的处理。然而,在过去几年里,结合生理生化以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发现,胚胎发生的早期阶段对于完成整个发育过程也是至关重要的,早期阶段培养条件的优化可以显著提高培养过程中体细胞胚的数量和质量。此外,萌发过程培养条件的调节对于提高成熟体细胞胚的萌发率和转换率也很重要。因此,这些新的研究成果对于改善松柏类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中的胚的诱导率和转换率低的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低温胁迫对类囊体膜脂代谢的影响
代玉华 刘训言 孟庆伟 赵世杰
植物学报. 2004, 21(04): 506-511.
摘要
(
1276
)
PDF
(37KB) (
1457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类囊体膜主要由膜脂、膜蛋白及一些光合色素等成分组成,它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低温能通过影响类囊体膜的结构而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简述了类囊体膜的组成和功能,以及低温胁迫下类囊体膜脂及其脂肪酸组成的变化。简要介绍了膜脂与光抑制的关系,以及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三烯脂肪酸与植物抗冷性关系的相关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