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作者指南
出版伦理
刊物订阅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植物学报》简介
检索系统收录
综合评价指标
获奖情况
历史沿革
《植物学报》征稿简则
投稿指南
论文模板
论文写作基本格式规范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论文基金项目著录格式
论文出版与版权转让协议
图片展示
更多...
仪器设备
更多...
试剂耗材
更多...
技术服务
更多...
电子目录推送
《植物学报》电子双月刊逢单月通过邮件进行发行
Email:
我要订阅
友情链接
微信号:zwxb_2009
淘宝店二维码
微店二维码
目录列表
2005年, 第01期
刊出日期:2005-02-25
封面照片示杂种鹅掌楸花粉粒外壁的超微结构,其花粉粒外壁具有疣-穴状纹饰,与其亲本(中国鹅掌楸和北美鹅掌楸)花粉壁具有明显的差异。详细内容请见徐进等文章35~38页。
特邀综述
植物小G 蛋白功能的研究进展
王昕 种康
植物学报. 2005, 22(01): 1-10.
摘要
(
1716
)
PDF
(591KB) (
1648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近年来,小G蛋白的调控途径已经成为人们研究细胞信号转导过程的热点问题。小G蛋白家族包括Ras、Rab、Rho、Arf和Ran亚家族,它们起着许多不同的重要细胞生理作用,例如基因表达、细胞骨架重组装、微管的形成以及囊泡和核孔运输机制。这些小G蛋白作为重要的分子开关,具有一个非常保守的功能区域,即I-IV结构区,它起着关键性作用。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基因组预测分析得出,拟南芥含有93个小G蛋白同源序列,包含Rab、Rho、Arf和Ran亚家族,但没有Ras亚家族。本文主要阐述了迄今在植物中研究小G蛋白各个亚家族功能的最新进展,并对植物、酵母和动物相关的同源蛋白的生理功能进行比较和推测。
植物WRKY 转录因子家族研究进展
高国庆 储成才 刘小强 李杨瑞
植物学报. 2005, 22(01): 11-18.
摘要
(
1723
)
PDF
(146KB) (
1323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WRKY是植物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家族,因含有由WRKYGQK 7个氨基酸组成的保守序列而得名,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共发现了74个成员。WRKY蛋白能与TTGAC序列(又称W-box)专一结合调节基因转录,其表达主要受病原菌、损伤和信号分子SA的诱导。除主要与植物的抗逆反应和衰老有关外,WRKY也参与植物其他发育和代谢的调控。在植物的抗逆反应过程中,WRKY的表达通常发生在诱导的早期,且不需要蛋白质的重新合成。
光(温)敏雄性不育的调控机理和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曹双河 张相岐 张爱民
植物学报. 2005, 22(01): 19-26.
摘要
(
1360
)
PDF
(217KB) (
1056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光(温)敏雄性不育的研究无论对于作物杂种优势利用还是揭示植物发育过程中形态建成的光温调控机理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调控机理和分子遗传学角度对光(温)敏雄性不育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结合我们的相关研究,对目前光(温)敏雄性不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研究论文
不同培养条件对拟南芥根细胞膜片钳记录的影响
张国增 安国勇 宋纯鹏
植物学报. 2005, 22(01): 27-31.
摘要
(
1322
)
PDF
(1012KB) (
92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本文以沙培养法、蛭石培养法、土培养法、水培养法和MS培养基等不同的方法培养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分析了不同培养方法对根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分别分离根的原生质体。在膜片钳记录中对不同来源的根原生质体状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土培养法分离的原生质体最适于膜片钳记录。
实验简报
中国马鞭草属的新记录——长苞马鞭草
王青 李艳 陈辰
植物学报. 2005, 22(01): 32-34.
摘要
(
1471
)
PDF
(220KB) (
871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长苞马鞭草(Verbena bracteata Cav. ex Lag. & J. D. Rodriguez)原产北美。2001年春天我们首次在中国大连的马兰水库发现该种植物,它丛生或与其他植物混生,形态与原产地的种一样;因为其苞片通常大、显著且比花萼明显的长,易和原产中国的唯一马鞭草属的V. officinalis L.区分开。
鹅掌楸属种间杂种与亲本花粉壁的超微结构的比较观察
徐进 王章荣
植物学报. 2005, 22(01): 35-38.
摘要
(
1294
)
PDF
(2509KB) (
771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以杂种鹅掌楸及其亲本中国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和北美鹅掌楸(L. tulipifera)为材料,研究花粉形状及花粉壁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杂种与亲本间花粉壁超微结构具有明显的差异,它们可作为种间及杂种与亲本的识别与区分的依据。从杂种鹅掌楸与双亲的花粉壁的纹饰的遗传关系来看,前者花粉壁表面皱疣状隆起的纹饰表明,北美鹅掌楸花粉壁纹饰特征在杂种鹅掌楸中得到充分表现。
寄生药用植物管花肉苁蓉种子的离体萌发与吸器形成的形态学研究
马东明 徐淑莲 翟志席 郭玉海
植物学报. 2005, 22(01): 39-43.
摘要
(
1288
)
PDF
(5755KB) (
915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研究了管花肉苁蓉(Cistanche tubulosa (Schenk) R. Wight)种子脱离寄主条件下的离体萌发和吸器形成的形态学,为其高产栽培提供参考。将经过层积处理的种子浸泡于赤霉素(1 000 mg.L-1)36小时,然后培养于1/2 MS(加500 mg.L-1酵母提取物、250 mg.L-1氯化钠和100 mg.L-1甘露醇,pH5.83)培养基上。培养两周后种子开始萌动,首先胚根从软化的内种皮的种孔端伸出,接着形成芽管状物,之后芽管状物逐渐伸长;17天后初生吸器开始发育,厚的带状表皮分化出若干吸根毛;在初生吸器顶端带状表皮围成窝状,表皮上的褶皱和窝内分布有乳头状突起。芽管状物延伸至4 mm就停止发育。吸根毛和乳突是黏着寄主根、刺穿寄主皮层发育为内生吸器最终建立寄生关系的基础。
西藏产四种卷柏科植物的孢子形态观察
刘家熙 阎秀峰
植物学报. 2005, 22(01): 44-59.
摘要
(
1265
)
PDF
(5171KB) (
104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西藏产4种卷柏科(Selaginellaceae)植物波密卷柏(Selaginella bomiensis Ching et S.K.Wu)、宽叶卷柏(S. megaphylla Baker)、墨脱卷柏(S. mutensis Ching)和钱形卷柏(S. nummularifolia Ching)的大、小孢子形态。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这4种卷柏科植物的孢子具有复杂的外部纹饰特征,且种间有很大的差异,可作为种间鉴别的重要分类依据。4种卷柏的孢子形态均为首次报道,为卷柏科系统演化及形态学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基础资料。
组织培养简讯
烤烟‘K326’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谢庆华 吴毅歆 桑林 谢世清
植物学报. 2005, 22(01): 50-53.
摘要
(
1372
)
PDF
(32KB) (
716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为了提供市场所需的大量种苗,适应云南烤烟(Nicotiana tabacum)规模化生产的需要,以田间烤烟的叶片、茎段、培养瓶内种子萌发的叶片和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实验。实验比较了5种培养基,筛选出烤烟的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和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培养基为MS+6-BA 2 mg.L-1+NAA 0.2 mg.L-1+Sugar 30 g.L-1+Agar 6 g.L-1; 生根培养基为MS+Sugar 30 g.L-1+Agar 6 g.L-1,生根率为100%;用营养土移栽后,存活率为100%。
灯盏细辛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吴毅歆 谢庆华 桑林 谢世清
植物学报. 2005, 22(01): 54-57.
摘要
(
1410
)
PDF
(36KB) (
984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本研究以野生高含量灯盏花的叶片为外植体,在7个不同浓度NAA和BA组合的MS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和增殖及生根的培养,确定了灯盏花快繁体系的最适培养条件:(1)初代培养基:(MS+6-BA) 0.5 mg.L-1+NAA0.1 mg.L-1;(2)丛生芽增殖培养基:(MS+6-BA) 2 mg.L-1+NAA 0.7 mg.L-1;(3) 生根培养基:(2/3MS+NAA) 0.5 mg.L-1+IBA0.8。
霍山石斛(Dendrobidium huoshanness)的组织培养
谭云 叶庆生 刘伟
植物学报. 2005, 22(01): 58-62.
摘要
(
1391
)
PDF
(35KB) (
956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霍山石斛(Dendrobidium huoshanness)是重要的药用植物,在组培过程中,其营养器官脱分化困难。本文研究了霍山石斛拟原球茎(PLBs)诱导的适宜条件,发现假鳞茎下段是诱导拟原球茎适宜的外植体,低浓度的NAA和CPPU的诱导效果较好,黑暗培养可缩短诱导时间,提高诱导率。
专题介绍
植物蓝光反应突变体分子生物学研究
赵小英 秦玉芝 刘选明 唐冬英
植物学报. 2005, 22(01): 63-69.
摘要
(
1478
)
PDF
(114KB) (
858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植物具备一套复杂的由3种蓝光受体和多种信号转导下游组分组成的蓝光感应系统,通过感受光照强度、光的方向和光周期,调节自身对蓝光的应答。本文综述了植物蓝光反应突变体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探讨蓝光受体及信号转导下游组分在植物发育中的作用及蓝光诱发植物作出反应的分子机制。
植物花色形成及其调控机理
赵昶灵 郭维明 陈俊愉
植物学报. 2005, 22(01): 70-81.
摘要
(
2426
)
PDF
(75KB) (
1892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综述了植物花色的表现、起源与进化、功能及其调控机制。植物花色主要表现为单色、变色和杂色,是长期进化的结果,主要功能是指示传粉者和保护花器官。花色素主要包括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和生物碱。花色素的存在及其变化是植物花色表现的化学机制,色素在花瓣中的空间分布及其对光的作用是花色表现的解剖学和光学机制,细胞液pH值、花发育阶段和植物激素是花色表现的植物生理学机制。传粉者、真菌侵染、机械损伤、园艺措施、光、温度、水分、矿质营养和糖等是影响花色的外部因素。花瓣彩斑主要由基因突变或病毒入侵而形成。
植物磷营养高效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周志高 汪金舫 周健民
植物学报. 2005, 22(01): 82-91.
摘要
(
1537
)
PDF
(59KB) (
99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挖掘利用植物自身的磷高效营养遗传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磷高效营养性状涉及根形态、根分泌物、膜与体内磷转运以及菌根等许多方面,表现为数量遗传性状及受多基因控制。近年来,许多高亲和磷转运子基因已被克隆, 磷向地上部转运和磷吸收负反馈调节的控制基因也被发现, 对于根系分泌有机酸和酸性磷酸酶的基因的控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目前对于根毛、排根、根构型以及菌根的营养学意义性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缓慢。
植物抗病基因及其作用机理
王友红 张鹏飞 陈建群
植物学报. 2005, 22(01): 92-99.
摘要
(
2160
)
PDF
(202KB) (
1615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综合近年国内外对植物抗病基因的研究和我们对水稻抗病基因的研究成果,对植物抗病基因进行归纳分类,并就其结构、功能、作用机理和信号传导进行分析和讨论。根据植物抗病基因编码蛋白的保守结构,将植物抗病基因分成NBS-LRR、eLRR-TM、eLRR-TM-pkinase、STK和其他五大类。不同类型的基因在细胞水平上的分布不一样,NBS、激酶和LRR在不同类型的基因之间结构差异也较大,但是它们通过各不相同的作用机理参与细胞对病原体的防御。
SPINDLY 与赤霉素的信号转导
黄志刚 李玲 陈兆平 文方德
植物学报. 2005, 22(01): 100-106.
摘要
(
1402
)
PDF
(127KB) (
788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SPINDLY(SPY)作为一负调节子参与GA的信号转导,34肽重复结构(TPR)与C-端区域对其正常功能都十分重要。SPY基因在植物中呈组成型表达,其蛋白主要出现在细胞核部位。SPY蛋白与动物中的氧连N-乙酰葡萄糖胺转移酶(OGT)具有广泛的同源性,两者可能有着类似的作用机制。本文主要介绍GA突变体、SPY基因、SPY蛋白及其在大麦中的同源物HvSPY的结构与功能相关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
苔藓植物耐旱机制研究进展
张萍 白学良 钟秀丽
植物学报. 2005, 22(01): 107-114.
摘要
(
1582
)
PDF
(51KB) (
475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耐旱藓类快速脱水并存活的能力可由快速建立起来的对环境变化的耐受机制来反映,保护细胞完整性的组成型机制与修复细胞损伤的诱导机制协同作用使苔藓植物渡过干旱胁迫。再水化时光合系统原初恢复非常迅速;ABA处理可显著改变PSⅡ的生理特征;基因表达的变化主要由翻译调控引起;脱水组织中贮存mRNPs既保护了mRNAs, 又加快了再水化修复速度。山墙藓(Tortula ruralis)是耐旱研究较多的一个种,已建立了表达序列文库(EST),将会成为耐旱研究的重要模式植物。
稀土元素在药用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中的应用
袁晓凡 赵兵 王玉春
植物学报. 2005, 22(01): 115-120.
摘要
(
1557
)
PDF
(44KB) (
1283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介绍了稀土元素对药用植物细胞、组织的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的作用,探讨了稀土的作用机理。大量的实验证明,稀土在药用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学术论坛
中国玉米新品种标准DNA 指纹库构建研究的几点思考
王凤格 赵久然 郭景伦 孙世贤
植物学报. 2005, 22(01): 121-128.
摘要
(
1400
)
PDF
(49KB) (
861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概述了中国玉米新品种DNA指纹库构建研究中的五个主要问题,即选用哪些品种材料、选用什么标记方法、SSR标记存在哪些问题、选用哪些SSR引物及如何提高建库效率等,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对其应用前景及主要应用领域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