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作者指南
出版伦理
刊物订阅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植物学报》简介
检索系统收录
综合评价指标
获奖情况
历史沿革
《植物学报》征稿简则
投稿指南
论文模板
论文写作基本格式规范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论文基金项目著录格式
论文出版与版权转让协议
图片展示
更多...
仪器设备
更多...
试剂耗材
更多...
技术服务
更多...
电子目录推送
《植物学报》电子双月刊逢单月通过邮件进行发行
Email:
我要订阅
友情链接
微信号:zwxb_2009
淘宝店二维码
微店二维码
目录列表
2004年, 第06期
刊出日期:2004-12-20
封面照片示江南星蕨幼原叶体,该原叶体生长点偏向一侧,经较长时间的分裂调整,最后能形成左右对称的心脏形。该研究内容的报道相见徐艳等在本期660~666页的文章。
综述与专论
种子活力与生物膜的研究现状
杨永青 汪晓峰
植物学报. 2004, 21(06): 641-648.
摘要
(
1360
)
PDF
(47KB) (
1062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种子活力与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活力高的种子,膜结构比较完整,在吸水时,膜系统恢复的速度较快,并且修复的较完善。研究表明,超干和引发处理可使膜结构得到保持与修复,很多种类的物质参与了膜结构的保护,例如可溶性糖、蛋白质(包括酶)、两性分子、Ca2+、多胺及其他非酶促自由基清除系统等,保护物质协同作用,稳定膜脂及膜蛋白的结构,保持膜系统的完整性,使膜功能得以正常发挥,强化了种子活力。
植物根毛的发生、发育及养分吸收
王立德 廖红 王秀荣 严小龙
植物学报. 2004, 21(06): 649-659.
摘要
(
1840
)
PDF
(1460KB) (
2023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根毛是植物吸收养分的重要器官,认识根毛的发生、发育规律及其与养分吸收的关系,可为植物养分吸收效率的遗传改良提供依据。介绍了植物根毛的形态特性、发生和发育过程及其调控机制,并结合本实验室的工作,讨论了根毛对养分吸收的贡献、根毛受养分有效性的调节及其与其他根系形态构型性状间的关系,阐述了根毛中养分转运等植物营养过程及其生理和分子生物学基础。最后提出了关于根毛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和研究前景。
研究论文
江南星蕨配子体形态发育的研究
徐艳 石雷 刘燕 刘保东 李东
植物学报. 2004, 21(06): 660-666.
摘要
(
1411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用无机培养基和土壤培养基分别培养江南星蕨(Microsorium fortunei (Moore) Ching)孢子,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其孢子萌发及配子体形态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孢子黄色,赤道面观豆形,极面观椭圆形,单裂缝,外壁具刺状纹饰。接种后7~12 d孢子萌发,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配子体发育为槲蕨型。接种后25 d左右发育为片状体,片状体形成顶端细胞的时间较晚,有的甚至不形成。无机培养基培养的原叶体常在基部发生营养繁殖。毛状体出现在片状体形成之后,数量丰富,多为单细胞,分布于原叶体背腹面及边缘。接种后60 d左右发育形成幼原叶体,成熟原叶体呈心脏形。接种后80 d左右开始有性器官出现,精子器的出现较颈卵器早10 d左右。颈卵器成熟后,颈部常向原叶体基部倾斜或弯曲。
海水处理对向日葵幼苗生长及叶片一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唐奇志 刘兆普 陈铭达 陆国兴
植物学报. 2004, 21(06): 667-672.
摘要
(
1366
)
PDF
(272KB) (
1308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采用海水水培的方法,比较了淡水、20%和40%海水处理对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幼苗生长速率、根冠比、脯氨酸、丙二醛(MDA)含量和保护性酶超氧歧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0%海水处理显著地促进根系生长和根冠比的增加,大大地缓解了叶片的膜脂过氧化作用(使之降至与对照相当的水平),而40%海水明显抑制向日葵生长;脯氨酸在处理4 d后显著积累,40%海水处理后脯氨酸与MDA变化曲线相关性较强,表明脯氨酸的积累在本实验中表现为活性氧伤害的结果;40%海水处理对食葵叶片造成的过氧化伤害比油葵大,但食葵比油葵的自身修复受伤害膜系统的能力强。
研究简报
影响喜树组织培养苗离体生根的因素
王慧梅 王文杰 董凤丽 祖元刚
植物学报. 2004, 21(06): 673-681.
摘要
(
1492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为了建立有效的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组培苗生根系统,提高其移栽成活率及适应性,用不同生长素种类及浓度、不同蔗糖浓度及不同培养基对喜树组培苗不定根形成影响以及移栽初期根系发育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 1)生长素种类和浓度明显影响喜树组培苗不定根形成,在含有IBA0.5 mg.L-1培养基中取得了最佳生根效果,生根率达到了98%,外植体平均生根数为5.9条/株; 2)不同浓度蔗糖对喜树组培苗生根也有一定影响,在10~30 g.L-1范围内,随着蔗糖浓度增加,生根百分率和生根数量都有增加,蔗糖浓度达到30 g.L-1时,生根百分率为95%,外植体平均生根数为5.4条/株; 蔗糖浓度在40 g.L-1时,表现出对生根抑制作用; 3)在基本培养基对喜树组培苗生根影响研究中发现,MS培养基对根形成表现出一定抑制作用;1/2MS和WPM培养基均适合喜树组培苗生根; 4)根系发育正常的喜树组培苗移栽后成活率可达96%,但组培苗根系根毛系统发育较差。组培苗单位叶面积根尖数量显著低于对照实生苗,而且此参数与叶片气孔导度呈显著正相关。这种较差根系发育导致叶片气孔导度过低可能是组培苗叶片光合能力较低的重要原因。
粗叶榕(Ficus hirta)繁殖系统的特征及其共生的榕小蜂
于慧;赵南先;贾效成;陈贻竹;甄文全
植物学报. 2004, 21(06): 682-688.
摘要
(
1576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本文对粗叶榕(Ficus hirta Vahl)的外部形态、花序结构以及寄主和传粉者的繁殖特性作了比较详细的观察和研究, 讨论了它们互惠共生关系的一些基本特征。它的专性传粉者是榕小蜂科(Agaonidae)榕小蜂亚科(Agaoninae)的爪哇榕小蜂(Blastophaga javana Mayr)。观察发现粗叶榕还存在两种非授粉小蜂Sycoscapter sp.和Philotrypesis sp.,它们在榕果外产卵。
技术与方法
植物组织中糖与糖醇乙酰化及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
胡磊 郭蓓 陆海 邹祥旺 李悦 蒋湘宁
植物学报. 2004, 21(06): 689-699.
摘要
(
1642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介绍了一种用1-甲基咪唑为溶剂和催化剂、盐酸羟胺和乙酸酐为肟化和乙酰化试剂,对植物样品中糖与糖醇进行乙酰化衍生化后的气相色谱分离和质谱鉴定的分析方法。并对糖与糖醇乙酰化影响较大的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组成和反应物浓度等条件进行了比较研究,确定了糖与糖醇乙酰化各步反应的最佳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分析了各组分间相互作用及其用量对衍生化效率的影响。对多种糖与糖醇乙酰化产物进行毛细管气相色谱分离、FID检测及GC-MS结构鉴定。研究证明, 在合适条件下应用此方法对糖与糖醇进行乙酰化,反应完全,产物单一,能得到理想的分离、检测和定量分析效果。适用于微量植物组织中多种单糖、双糖及其糖醇的定量分析。
专题介绍
植物逆境抗性相关转录因子的研究进展
;桑新华 吴忠义 黄丛林② 张潞生
植物学报. 2004, 21(06): 700-708.
摘要
(
1583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植物各种诱导性基因的表达主要受特定转录因子在转录水平的调控。转录因子也称反式作用因子,通过与靶基因启动子中的顺式作用元件结合发挥调节作用。根据与DNA结合的区域不同,转录因子分为若干个家族。本文综述了与植物逆境抗性相关的4个转录因子家族:bZIP类、WRKY类、AP2/EREBP类和MYB类在逆境信号转导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在植物抗逆基因工程改良中的应用现状。
大白菜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刘栓桃;赵智中;何启伟
植物学报. 2004, 21(06): 709-718.
摘要
(
1356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综述了国内外在大白菜(Brassica rapa ssp. pekinensis)单倍体培养、基因工程和分子标记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重点讨论了大白菜小孢子培养的影响因素、取材要点、培养条件、植株再生和倍性鉴定以及大白菜的转基因载体选择、受体系统建立、遗传转化与转基因植株鉴定等。对小孢子培养及转基因研究的原理、方法和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展望了大白菜生物技术研究的应用前景。
植物病毒载体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曹雪松;李毅
植物学报. 2004, 21(06): 719-723.
摘要
(
1358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综述了利用植物病毒载体过量表达或抑制基因表达方面的研究进展。这些技术的发展为工业制药和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研究工具。对病毒载体在应用中的局限性及其前景进行了分析。
植物衰老中的编程性细胞死亡
李静;沈法富;于东海
植物学报. 2004, 21(06): 724-732.
摘要
(
132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本文通过对植物衰老和动植物中编程性细胞死亡(PCD)的研究,阐述了植物衰老中PCD存在的依据,澄清了植物衰老和PCD的关系,提出了植物衰老中可能的PCD发生途径,为调控植物衰老的遗传操作提供依据。
外源抗虫蛋白与内源抗虫因子的交互作用
周秋菊 张永军 米湘成 魏伟
植物学报. 2004, 21(06): 733-742.
摘要
(
1283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以次生代谢物质萜烯类、黄酮类以及单宁等为基础的自身化学抗虫性一直是植物化学防御的核心。随着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许多作物获得了一种新的化学防御形式,即以表达外源基因产物来进行防御。外源抗虫蛋白与内源抗虫物质的协调性问题,在利用外源基因工程改良植物抗虫性时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转基因作物安全性和生态学评价的重要方面。转基因植物中外源与内源抗虫系统间的协调性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综述了离体条件下和在转基因植物体内,外源抗虫蛋白Bt和GNA等与植物次生代谢物质以及各抗虫蛋白之间交互作用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研究各抗虫因子交互作用的意义。
脱落酸衍生物及其类似物研究进展
吴清来;毛淑芬;覃兆海
植物学报. 2004, 21(06): 743-754.
摘要
(
1377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脱落酸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植物激素,它与植物离层形成、诱导休眠、抑制发芽、促进器官衰老和脱落及增强抗逆性等密切相关。本文就其衍生物及类似物的研究做一概要综述,并对脱落酸的衍生化及结构改造与生物活性关系做了综合评价,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对8''或9''位甲基的衍生化是相对比较成功的,其中出现了一些活性较高的化合物,这也是近年来ABA衍生化研究的热点。
核果类果树自交不亲和性研究进展
陈晓流;束怀瑞;陈学森
植物学报. 2004, 21(06): 755-764.
摘要
(
126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综述了核果类果树甜樱桃(Prunus avium L.)、杏(P. armeniaca L.)、扁桃(P. dulcis (Mill.) D. A.Webb)和梅(P. mume Sieb)等自交不亲和性的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S-RNase基因(S基因)和SLF基因(S-locus F-box基因,或称SFB基因),S基因在杂交后代群体中的遗传规律,利用S基因的遗传特性选育自交亲和品种和确定S基因型的主要方法及其特点以及自交亲和机制的几种可能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