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小麦籽粒叶黄素含量变异及遗传特性分析
植物学报
2023, 58 (4):
535-547.
DOI: 10.11983/CBB22081
叶黄素在保护视力、预防糖尿病、心血管硬化和癌症等方面具有良好功效。利用小麦(Triticum aestivum)进行叶黄素的生物强化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以3种环境下种植的194份山西小麦为材料, 采用有机溶剂浸提法提取叶黄素,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种质的叶黄素含量, 分析小麦叶黄素含量的广义遗传力, 及其与籽粒颜色、冬春性、地域分布、品种类型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 并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挖掘叶黄素含量相关的遗传位点。结果表明, 山西小麦品种间叶黄素含量变异范围较广, 变异系数为33.12%-48.57%, 基因型是影响叶黄素含量的主要因素, 3种环境下小麦叶黄素含量范围分别为0.67-4.03、0.16-5.05和0.16-3.63 μg·g-1; 冬性小麦品种的平均含量高于春性品种, 水地品种平均含量高于旱地品种, 籽粒颜色与育种年代对叶黄素含量无显著影响; 抽穗期、株高和千粒重与叶黄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其它农艺性状对叶黄素均无明显影响;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1B、3A和7A染色体上发现4个与叶黄素含量相关的主效位点, 其中QLuc.3A和QLuc.7A.1是影响叶黄素含量的新位点。研究结果可为小麦叶黄素生物强化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表5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得到的性状关联位点汇总
正文中引用本图/表的段落
4个品种的面粉重复提取5次, 验证提取方法的精密度, 结果表明叶黄素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 (表2), 说明提取方法的精密度和重复性较好。
利用MLM模型对叶黄素含量进行GWAS分析, 定位到9个显著关联的SNP标记(MTAs), 分布在1B、3A和7A染色体上。在E1中定位到位于7A染色体上的4个MTAs (图4A); 在E2中定位到3个MTAs, 分别位于3A和7A染色体(图4B); 在E3中定位到1个MTAs, 位于7A染色体(图4C); 在BLUP条件下, 定位到6个MTAs, 分别位于1B、3A和7A染色体(图4D)。根据每条染色体的LD区间大小, 9个MTAs实际为4个QTL位点, 分别为QLuc.1B、QLuc.3A、QLuc.7A.1以及QLuc.7A.2 (表5)。其中QLuc.7A.1在各种环境下均可检测到。
本文的其它图/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