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图/表 详细信息
山西小麦籽粒叶黄素含量变异及遗传特性分析
武棒棒, 郝宇琼, 杨淑斌, 黄雨茜, 关攀锋, 郑兴卫, 赵佳佳, 乔玲, 李晓华, 刘维仲, 郑军
植物学报    2023, 58 (4): 535-547.   DOI: 10.11983/CBB22081
摘要   (899 HTML25 PDF(pc) (3184KB)(2931)  

叶黄素在保护视力、预防糖尿病、心血管硬化和癌症等方面具有良好功效。利用小麦(Triticum aestivum)进行叶黄素的生物强化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以3种环境下种植的194份山西小麦为材料, 采用有机溶剂浸提法提取叶黄素,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种质的叶黄素含量, 分析小麦叶黄素含量的广义遗传力, 及其与籽粒颜色、冬春性、地域分布、品种类型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 并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挖掘叶黄素含量相关的遗传位点。结果表明, 山西小麦品种间叶黄素含量变异范围较广, 变异系数为33.12%-48.57%, 基因型是影响叶黄素含量的主要因素, 3种环境下小麦叶黄素含量范围分别为0.67-4.03、0.16-5.05和0.16-3.63 μg·g-1; 冬性小麦品种的平均含量高于春性品种, 水地品种平均含量高于旱地品种, 籽粒颜色与育种年代对叶黄素含量无显著影响; 抽穗期、株高和千粒重与叶黄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其它农艺性状对叶黄素均无明显影响;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1B、3A和7A染色体上发现4个与叶黄素含量相关的主效位点, 其中QLuc.3AQLuc.7A.1是影响叶黄素含量的新位点。研究结果可为小麦叶黄素生物强化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View image in article
图1 HPLC色谱图及差异品种的面粉实物图
(A) 不同浓度标样的HPLC峰图; (B) 小麦样品HPLC峰图; (C) 面粉实物图
正文中引用本图/表的段落
使用15K SNP芯片对进行基因型鉴定, 过滤后共有9 793个高质量的SNPs用于后续分析(Zheng et al., 2022)。利用TASSEL5.0软件的混合线性模型(MLM)Q+ K对叶黄素含量进行GWAS。通过QQ图(Quantile-Quantile plot)观察得到的-log10 (p value)和预期值确定阈值P。利用R语言包(qqman、tidyverse和data.table)将数据结果可视化, 生成曼哈顿图。SNP标记的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 LD)延伸到每条染色体上。利用PLINK1.9软件计算每条染色体上SNP位点之间的连锁不平衡r2值, 根据r2=0.2扩展区域定义为LD的QTL区间。SNP标记的物理位置由中国春参考基因组IWGSC v1.0获得。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法测定叶黄素标准品, 保留时间约3.23分钟, 色谱图基线平稳, 标品峰形较好, 无明显拖尾; 样品中提取出的叶黄素在HPLC测定中保留时间与标品一致(图1A, B)。吸取浓度为2.5 μg·mL-1的标品和晋麦47溶液, 分别重复测定3次, 相关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均小于2%。
将3种环境下收获的材料提取叶黄素进行测定, 发现山西小麦品种间的叶黄素含量变异范围较广(附表1), 变异系数为33.84%-43.90%; 含量范围分别为0.67- 4.03、0.16-5.05和0.16-3.63 μg·g-1, 平均值分别为1.63、1.57和1.39 μg·g-1 (图2A)。根据叶黄素含量将供试材料分为5级(<1.0 (μg·g-1)、1.0-1.5 (μg·g-1)、1.5-2.0 (μg·g-1)、2.0-2.5 (μg·g-1)和>2.5 (μg·g-1)), 其中含量在1.0-1.5和1.5-2.0 μg·g-1范围内的品种较多, 占总品种数的62%, 超过2.5 μg·g-1的品种数分别为11、24和3份(表3)。E1环境下含量最高的3个品种分别为河东TX-006、长4853和晋麦95号(图1C); E2环境下为河东TX-006、太113和山农129; E3环境下为河东TX-006、晋麦95号和临远3158。其中, 河东TX-006、晋麦95号和临远3158在3种环境下的叶黄素含量均超过3.0 μg·g-1, 是高叶黄素含量品种。
本文的其它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