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贺萍, 孙震, 刘雨辰, 苏彦龙, 杜锦瑜, 赵彦, 赵竑博, 王召明, 苑峰, 刘亚玲, 吴振映, 何峰, 付春祥. 蒙古冰草肉桂醇脱氢酶基因序列鉴定及功能分析[J]. 植物学报, 2024, 59(2): 204-216. |
[2] |
张蕾, 姜鹏飞, 王一鸣, 兰婷, 刘妍婧, 曾庆银. 苦杨×小叶杨杂交F1代苗期抗旱性比较研究[J]. 植物学报, 2023, 58(4): 519-534. |
[3] |
罗丹丹, 王传宽, 金鹰. 木本植物水力系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J]. 植物生态学报, 2021, 45(9): 925-941. |
[4] |
张一弓, 张怡, 阿依白合热木·木台力甫, 张道远. 异源过表达齿肋赤藓ScABI3基因改变拟南芥气孔表型并提高抗旱性[J]. 植物学报, 2021, 56(4): 414-421. |
[5] |
郜怀峰,张亚飞,王国栋,孙希武,贺月,彭福田,肖元松. 钼在桃树干旱胁迫响应中的作用解析[J]. 植物学报, 2019, 54(2): 227-236. |
[6] |
龙海涛, 李丽梅, 谢泽虹, 刘帅, 李晓云, 邓斌, 刘海燕, 李玲. 综合隶属函数法评价花生品种抗旱性与AhNCED1基因表达的关系[J]. 植物学报, 2015, 50(6): 706-712. |
[7] |
安东升, 曹娟, 黄小华, 周娟, 窦美安. 基于Lake模型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在甘蔗苗期抗旱性研究中的应用[J]. 植物生态学报, 2015, 39(4): 398-406. |
[8] |
邱权,潘昕,李吉跃,王军辉,马建伟,杜坤. 青藏高原20种灌木抗旱形态和生理特征[J]. 植物生态学报, 2014, 38(6): 562-575. |
[9] |
王沛雅, 周剑平, 王治业, 张军, 强维亚, 杨涛, 郭琪, 杨晖. 油菜素内酯合成酶基因DAS5促进杨树生长及提高抗旱性的作用[J]. 植物学报, 2014, 49(4): 407-416. |
[10] |
刘华伟, 林晓军, 孙超, 李强, 杨呼, 郭蔼光. 接种两种固氮菌增强小麦幼苗抗渗透胁迫及生长能力[J]. 植物生态学报, 2013, 37(1): 70-79. |
[11] |
李涛, 陈保冬. 丛枝菌根真菌通过上调根系及自身水孔蛋白基因表达提高玉米抗旱性[J]. 植物生态学报, 2012, 36(9): 973-981. |
[12] |
郭新勇, 程晨, 王爱英, 张煜星, 王重, 喻娜, 祝建波. 天山雪莲冷调节蛋白基因siCOR转化烟草植株的抗旱性分析[J]. 植物学报, 2012, 47(2): 111-119. |
[13] |
张智猛, 万书波, 戴良香, 宋文武, 陈静, 石运庆. 花生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筛选与评价[J]. 植物生态学报, 2011, 35(1): 100-109. |
[14] |
贺学礼, 张焕仕, 赵丽莉. 不同土壤中水分胁迫和AM真菌对油蒿抗旱性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08, 32(5): 994-1001. |
[15] |
李君, 周守标, 王春景, 李金花. 野生和栽培马蹄金抗旱性比较及其抗旱机制初探[J]. 植物生态学报, 2007, 31(3): 521-5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