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昭暄1,2, 周绍容1, 汤猛1, 陈利君1, 严岳鸿1, 常缨2*, 王凤攀1*
收稿日期:2025-03-15
修回日期:2025-07-18
出版日期:2025-07-30
发布日期:2025-07-30
通讯作者:
常缨, 王凤攀
基金资助:Zhaoxuan Zhong1, 2, Shaorong Zhou1, Meng Tang1, Lijun Chen1, Yuehong Yan1, Ying Chang2*, Fengpan Wang1*
Received:2025-03-15
Revised:2025-07-18
Online:2025-07-30
Published:2025-07-30
Contact:
Ying Chang, Fengpan Wang
摘要: 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是一种高经济价值药用蕨类植物,其粗大的根状茎是制备中药狗脊的原材料。从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和中药资源开发利用考虑,宜加强对金毛狗的科学研究,帮助缓解野生资源保护与中药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荧光定量PCR技术是研究植物基因功能常用的方法,而合适的内参基因是该技术的关键之一。目前,金毛狗相关的基因功能研究较少,没有合适的内参基因可用。该研究从前期的金毛狗转录组数据中筛选了12个常用的植物内参基因,通过计算扩增效率,确定8组可用的内参基因引物。根据8组内参基因针对金毛狗10个组织部位的Ct值,采用RefFinder和Normfinder软件筛选出最佳的内参基因是CbUBC4和CbEF1A。若研究金毛狗不同发育时期根状茎中基因的表达变化,CbEF1A和CbUBC4是较合适的内参基因。机械损伤和水淹条件下推荐使用内参基因CbUBC4和CbUBC28,通过检测机械损伤和水淹胁迫条件下一些快速响应基因的表达量变化,进一步证实CbUBC4和CbUBC28的稳定性。该研究为金毛狗不同组织部位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合适的内参基因,助力金毛狗分子生物学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
仲昭暄, 周绍容, 汤猛, 陈利君, 严岳鸿, 常缨, 王凤攀. 金毛狗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鉴别和评价. 植物学报, DOI: 10.11983/CBB25039.
Zhaoxuan Zhong, Shaorong Zhou, Meng Tang, Lijun Chen, Yuehong Yan, Ying Chang, Fengpan Wang.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for Reference Genes of 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in Cibotium barometz. Chinese Bulletin of Botany, DOI: 10.11983/CBB25039.
| [1] | 郑立媛, 徐茜竹, 尹嘉淇, 孙小雯, 王艳. 沈阳城郊近河农田退耕地野大豆群落生态位和种间联结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濒危植物的保护与恢复): 1-. |
| [2] | 范亚冉, 夏少攀, 于冰冰, 朱紫琪, 李强, 杨威, 范豫川, 刘晓雨, 张旭辉, 郑聚锋. 大气CO2浓度升高和增温对土壤有机碳库积累、分子组成和结构的稳定性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7): 1-. |
| [3] | 马煦晗, 黄菊莹, 余海龙, 韩翠, 李冰. 降水量变化及氮添加下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及其易分解组分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8): 1065-1077. |
| [4] | 尹星元, 安慧, 邢彬彬, 苏诗玉, 文志林, 郭建超, 刘小平, 王波. 养分添加和降水变化对荒漠草原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稳定性的影响[J]. 生物多样性, 2024, 32(7): 24073-. |
| [5] | 秦文宽, 张秋芳, 敖古凯麟, 朱彪. 土壤有机碳动态对增温的响应及机制研究进展[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4): 403-415. |
| [6] | 张嘉睿, 段晓洋, 兰天翔, 苏日高格, 刘林, 郭钟阳, 吕浩然, 张炜平, 李隆. 植物多样性对土壤有机碳及其稳定性影响的研究进展[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11): 1393-1405. |
| [7] | 龙诗怡, 张博博, 夏宇辰, 费杨帆, 孟亚妮, 吕冰薇, 宋月青, 郑普, 郭陶然, 张健, 黎绍鹏. 本地群落多样性和时间稳定性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生物量的影响[J]. 生物多样性, 2024, 32(11): 24263-. |
| [8] | 任露露, 张有泽, 黄克林, 宛晓春, 张照亮, 朱木兰, 韦朝领. 茶树茎段不定芽高效发生体系的建立[J]. 植物学报, 2023, 58(2): 308-315. |
| [9] | 于水今, 王娟, 张春雨, 赵秀海. 温带针阔混交林生物量稳定性影响机制[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6): 632-641. |
| [10] | 韩广轩, 王法明, 马俊, 肖雷雷, 初小静, 赵明亮. 滨海盐沼湿地蓝色碳汇功能、形成机制及其增汇潜力[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4): 373-382. |
| [11] | 孙文泰, 马明. 黄土高原长期覆膜苹果园土壤物理退化与细根生长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21, 45(9): 972-986. |
| [12] | 孙浩哲, 王襄平, 张树斌, 吴鹏, 杨蕾. 阔叶红松林不同演替阶段凋落物产量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因素[J]. 植物生态学报, 2021, 45(6): 594-605. |
| [13] | 李海东, 吴新卫, 肖治术. 种间互作网络的结构、生态系统功能及稳定性机制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 2021, 45(10): 1049-1063. |
| [14] | 李周园, 叶小洲, 王少鹏. 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其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J]. 植物生态学报, 2021, 45(10): 1127-1139. |
| [15] | 张峰, 郑佳华, 赵萌莉, 陈大岭, 杨阳, 乔荠瑢, 赵天启. 刈割强度对大针茅草原地上生物量时间稳定性的影响[J]. 生物多样性, 2020, 28(7): 779-786. |
| 阅读次数 | ||||||
|
全文 |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