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作者指南
出版伦理
刊物订阅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植物学报》简介
检索系统收录
综合评价指标
获奖情况
历史沿革
《植物学报》征稿简则
投稿指南
论文模板
论文写作基本格式规范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论文基金项目著录格式
论文出版与版权转让协议
图片展示
更多...
仪器设备
更多...
试剂耗材
更多...
技术服务
更多...
电子目录推送
《植物学报》电子双月刊逢单月通过邮件进行发行
Email:
我要订阅
友情链接
微信号:zwxb_2009
淘宝店二维码
微店二维码
目录列表
2001年, 第03期
刊出日期:2001-05-20
综述与专论
遗传标记及其在作物品种鉴定中的应用
梁明山 曾宇 周翔 侯留记 李霞
植物学报. 2001, 18(03): 257-265.
摘要
(
1284
)
PDF
(278KB) (
2061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本文评述了用于作物品种鉴定的形态标记(morphological markers)、细胞标记(cytological markers)、生化标记(biochemical markers)、分子标记(molecular markers)的优缺点。重点评述了分子标记在作物品种鉴定中的应用。文中除对蛋白质电泳指纹图谱——同工酶和贮藏蛋白(包括醇溶性蛋白、清蛋白、谷蛋白、球蛋白等)电泳产生的指纹图谱的应用外,较详细地介绍了近年来DNA指纹图谱技术;包括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简称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ndom amplified po lymorphic DNA,简称RAPD)、小卫星DNA(minisatellite DNA)、微卫星DNA(microsatellite DNA),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简称ISSR),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简称AFLP)以及CAPS (cleaved amplified polymorphic sequences)和SNPS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对作物品种鉴定和新品种登记,品种纯度和真实性的检验以及品种间亲缘关系的探讨和在分类研究中的贡献等。
光系统I (PSI)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郁飞 唐崇钦 辛越勇 彭德川 许亦农 李良璧 匡廷云
植物学报. 2001, 18(03): 266-275.
摘要
(
2106
)
PDF
(408KB) (
1255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光系统Ⅰ(PSⅠ)是整合于光合膜上的由多个蛋白亚基组成的色素蛋白复合物,它在光合电子传递链中催化电子从PC经过一系列电子传递体到Fd的传递。近20年特别是近几年来,有关光合作用PSⅠ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获得了很多具有重要意义的结果。本文综合介绍了近年来在PSⅠ的蛋白亚基组成及其特性、PSⅠ介导的3种电子传递过程、PSⅠ特有的外周捕光色素蛋白复合物系统(LHCⅠ)以及最新的有关PSⅠ 4*!分辨率的三维晶体结构生物学研究的进展情况,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脱落酸 (ABA)诱导基因表达的调控元件
刘慧丽 李玲
植物学报. 2001, 18(03): 276-282.
摘要
(
1192
)
PDF
(265KB) (
1409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本文详细介绍了脱落酸(ABA)诱导基因表达的各种调控元件及各调控元件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综述了近年来对ABA诱导基因表达的调控元件的研究进展。
基因枪法在水稻工程育种中的应用
黄大年 高振宇 华志华 汪晓玲 薛 锐
植物学报. 2001, 18(03): 283-287.
摘要
(
1329
)
PDF
(168KB) (
722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至今,基因枪法以其实用性和有效性应用于水稻工程育种已有十几年。本文阐述了其在水稻工程育种的六个主要领域的应用现状,同时评价了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水稻中的稳定性和对转基因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当然,基因枪法的转化效率还有待提高,随着转不同基因的工程水稻的日益增多,进一步的安全性试验显得十分必要,它是转基因水稻商品化的前提。
叶绿体遗传转化:植物导入外源基因的新途径
张景昱 张中林 苏宁 宋艳茹
植物学报. 2001, 18(03): 288-294.
摘要
(
1604
)
PDF
(212KB) (
1257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叶绿体转化系统,独立于传统的核转化,为植物导入外源基因提供了新途径。它有如下优点:超量表达目的基因;以定点整合方式导入外源基因从而消除了位置效应及基因沉默;具原核表达方式,能以多顺反子的形式表达多个基因;母系遗传方式可防止基因扩散;基因产物区域化并能提供适于某些产物发挥功能的小环境等。随着这项技术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发挥作用,其优越性逐渐得到认同。本文着重对此技术的特点、发展及应用作一综述。
水杨酸与植物抗非生物胁迫
李国婧 周燮
植物学报. 2001, 18(03): 295-302.
摘要
(
1317
)
PDF
(261KB) (
1792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本文综述了水杨酸在诱导植物抗(耐)非生物胁迫如重金属、臭氧、紫外辐射、过冷、热激、水分亏缺和盐胁迫等方面的进展,并探讨了水杨酸作用的分子、生理机制。
高等植物赤霉素生物合成及其调节研究进展
钟希琼 王惠珍
植物学报. 2001, 18(03): 303-307.
摘要
(
1472
)
PDF
(226KB) (
1416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主要介绍近年来高等植物中生物活性GAs的生物合成,拟南芥GA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GA1-GA5)的克隆和GA3基因CYP701A3在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中的成功表达。评述了活性GAs对赤霉素生物合成的反馈抑制作用和反馈调节中信号的传递和接收问题。高等植物中光周期对GA生物合成的调节主要是在20_氧化和/或3β_羟基化步骤。
植物体细胞胚发生中ATP酶活性时空分布动态与内源激素的变化
李杉 邢更妹 崔凯荣 王亚馥
植物学报. 2001, 18(03): 308-317.
摘要
(
1365
)
PDF
(369KB) (
1006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本文以我们的研究结果为基础,并结合国内外近几年有关研究报道,对植物体细胞胚发生中的超微结构和ATP酶活性时空分布动态及内源激素的变化和作用进行专题评述。⑴ 超微结构的变化:当植物体细胞一旦转化为胚性细胞后,各种细胞器相继增加,不仅丰富而且活跃,特别是线粒体内嵴发达,有的正处于分裂状态;核糖体聚集成多聚核糖体;质体中含大量淀粉粒,接着出现高尔基体等。早期胚性细胞与周围细胞还存在胞间连丝,随着胚性细胞壁的加厚,胞间连丝也随之消失。⑵ ATP酶时空分布动态:早期的胚性细胞中ATP酶反应产物主要沉积于质膜和液泡膜上,后期ATP酶活性转入细胞内,液泡和细胞核中,而且在胚性细胞壁加厚处有活跃的ATP酶活性反应,并证明ATP酶活性是在胚性细胞发生过程中形成的。⑶ 内源激素的变化与作用:在体细胞胚诱导过程中内源激素起着关键性作用,内源生长素含量的提高为胚性细胞的诱导奠定了基础,细胞分裂素含量的增加可促进胚性细胞的分裂和增殖,ABA不仅提高了体细胞胚的诱导频率,而且促进了体细胞胚的正常发育。
杨树抗冻性的研究现状
林善枝 张志毅
植物学报. 2001, 18(03): 318-324.
摘要
(
1451
)
PDF
(212KB) (
99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杨树是世界上广泛栽培的重要造林树种之一,我国是世界上杨树资源丰富的国家。杨树具有速生丰产、实用性强、无性繁殖能力强,且基因组较小等特点,现已成为研究林木生理和基因工程研究的模式植物。本文概述了国内外有关杨树抗冻性的生理生化性质及其指标、天然杂种的选择以及人工杂交选育种等方面研究现状,并展望了杨树基因工程在杨树抗冻性遗传改良中的应用前景。此外,对今后如何开展杨树抗冻改良育种的研究提出了一些设想。
植物抗寒冻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周丽英 杨丽涛 郑坚渝
植物学报. 2001, 18(03): 325-331.
摘要
(
1394
)
PDF
(226KB) (
1727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低温寒害是限制农作物产量和分布的一种全球性的自然灾害,提高农作物的抗寒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随着植物寒害机理、抗寒冻和冷驯化分子机理的深入发展,已研究发现了多种抗寒基因,包括各种抗寒调控基因和各种抗寒功能基因,从而使植物抗寒冻基因工程的研究与应用得到了广泛开展,以期最终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抗寒性,增加农业产量。本文综合概述了国内外有关植物抗寒冻基因工程的最新研究方向、进展及成就,并提出了此领域尚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前景展望。
木通科植物的化学分类
郑庆安 杨崇仁
植物学报. 2001, 18(03): 332-339.
摘要
(
1503
)
PDF
(345KB) (
124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木通科为双子叶植物纲中较原始的一个小科,多为寡种属和单种属,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我国共有7属29种,其中很多种为传统的药用植物。本文简要综述木通科植物近几十年的化学研究状况,并从化学分类学的角度探讨木通科属间和与其近缘科之间的系统关系。结果表明齐墩果烷型三萜皂甙作为木通科的特征化学成分在该科的系统分类中具有一定的意义。齐墩果烷型三萜皂甙不仅提示木通科与毛茛科的毛茛亚科的系统联系,而且甙元骨架的氧化水平与科内各属的系统进化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花粉发育的研究进展
吕世友 李彦舫 陈祖铿 林金星
植物学报. 2001, 18(03): 340-346.
摘要
(
1354
)
PDF
(225KB) (
1268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近年来,随着现代生物学技术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花粉生物学研究领域中广泛的应用,从而使花粉发育过程中一些关键问题及其有关分子机理的研究均获得了重要进展。目前已克隆了许多与花粉发育有关的基因,并鉴定了一些花粉发育的突变体。本文针对花粉发育过程中的细胞质改组;胼胝质壁、淀粉粒和细胞器的动态变化;绒毡层的发育;花粉发育特异基因;以及不对称分裂和细胞命运等几个生物学问题的研究进展作了简要综述,最后还提出了一些研究展望。
苔藓植物孢子发生的研究进展
于明 周云龙
植物学报. 2001, 18(03): 347-355.
摘要
(
1368
)
PDF
(295KB) (
921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苔藓植物孢子发生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形态建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的两次精确的核分裂以及细胞质分裂,形成单倍体的四分孢子,再经孢子壁的发育过程,形成成熟的孢子。本文重点介绍了苔藓植物孢子发生过程中细胞质裂片、质体及核的变化、微管系统及纺锤体、胞质分裂和孢子壁形成过程的特点及其研究进展。
研究论文
福建华安竹园一些竹类植物叶的热值研究
林益明 黎中宝 陈奕源 林鹏
植物学报. 2001, 18(03): 356-362.
摘要
(
1339
)
PDF
(252KB) (
825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在冬季对福建省华安县竹园14属46种(含变种和栽培型)竹类植物叶的热值和灰分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竹类植物叶的灰分含量在8.05%~28.14%之间,平均为15.18%;干重热值在14957.3 ~19111.4 J/g之间,平均为17672.1 J/g;去灰分热值在19473.1~24646.2 J/g之间,平均为20845.6 J/g;竹类植物叶干重热值和灰分含量有显著的线性关系,相关方程为Y=-169.21X+20241(r=0.7370**,df=44),高灰分含量是竹叶干重热值相对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癌农杆菌转化栝楼及植株再生
雷和田 宋经元 祁建军 张荫麟 杨峻山
植物学报. 2001, 18(03): 363-366.
摘要
(
1105
)
PDF
(170KB) (
745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用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菌株C58感染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无菌苗诱导冠瘿瘤,获得其冠瘿组织;栝楼冠瘿组织经除菌后能在无激素的MS培养基上良好生长,纸电泳检测结果表明其合成了冠瘿碱,表明Ti质粒转化成功。栝楼冠瘿组织在MS培养基上形成完整植株,移栽后良好生长。
基因型和激素浓度对大豆植株再生的影响
程林梅 孙毅 刘少翔
植物学报. 2001, 18(03): 367-370.
摘要
(
1226
)
PDF
(132KB) (
962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本文采用8个大豆基因型,比较了NAA 激素浓度对大豆下胚轴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的基因型在合适的培养条件下, 均能形成愈伤组织,但不同基因型由愈伤组织诱导植株再生频率有很大差异。供试的8个品种中,在NAA浓度为0.1~0.5 mg/L的培养基上,汾豆33 号表现出较高的再生率,达50%;晋豆19号次之,为42%;而晋旱125则较低,仅19%。较合适的培养条件是:下胚轴在B5+NAA 0.3 mg/L+KT 1 mg/L+3%蔗糖,可高频率地诱导出愈伤组织并直接分化成苗。
四倍体大燕麦与六倍体裸燕麦的受精作用和胚胎发育
赵云云 刘家熙 杨才
植物学报. 2001, 18(03): 371-374.
摘要
(
1411
)
PDF
(151KB) (
592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用石蜡切片法,对四倍体大燕麦(Avena magna L.)和六倍体裸燕麦(Avena nuda L.)杂交的受精作用和胚胎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六倍体裸燕麦花粉在四倍体大燕麦柱头上萌发良好,花粉管可顺利长入花柱和胚囊。观察的168个四倍体大燕麦子房中,238%发生了双受精,产生了胚和胚乳;179%发生了单卵受精,只产生胚乳而无胚;总受精率为536%;成胚率为417%。由于胚乳的缺乏或发育异常及败育,最终难以获得有生活力的种子。为四倍体大燕麦和六倍体裸燕麦杂交提供了细胞胚胎学证据。
不同纬度对鹅掌楸次生木质部结构的影响
韩丽娟 林月惠 吴树明
植物学报. 2001, 18(03): 375-377.
摘要
(
1226
)
PDF
(112KB) (
723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对生长在北纬23至32度的鹅掌楸〖WTBX〗(Liriodendron chinense〖WTBZ〗 Sarg.)的次生木质部进行了比较解剖学研究。观察的特征有:导管分子的长度、直径、壁厚、梯状穿孔板横闩的数目;导管密度、纤维长度、直径、壁厚;射线的高度、宽度,单列射线的比例,射线的密度等。结果表明,随着纬度的增加,导管分子变短变细,壁变薄,梯状穿孔板的横闩数目减少;纤维也变短变细,壁变薄;木射线变矮变窄,单列射线的比例和射线密度增加。
外源甜菜碱对干旱/盐胁迫下的小麦幼苗生长和光合功能的改善
赵博生 衣艳君 刘家尧
植物学报. 2001, 18(03): 378-380.
摘要
(
1263
)
PDF
(109KB) (
919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本文用甜菜碱溶液浸种,研究了外源甜菜碱对干旱/盐胁迫下的小麦幼苗的生长状况和叶片光合转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甜菜碱能使干旱/盐胁迫下的小麦幼苗地上部和根部的干重和含水量增加,使叶片叶绿素a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Fv/Fo, Fv/Fm和qP增高,qN降低,说明外源甜菜碱有利于植物对光能的捕获和转换,明显促进植物生长,降低干旱/盐胁迫对植物的抑制作用。
科学家园地
著名植物学家王文采
李振宇
植物学报. 2001, 18(03): 381-382.
摘要
(
1608
)
PDF
(67KB) (
548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动态与信息
国外大刊重要论文简介
辛越勇 董凤琴 唐崇钦 李良璧 匡廷云
植物学报. 2001, 18(03): 383-384.
摘要
(
1477
)
PDF
(63KB) (
396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