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作者指南
过刊浏览
出版伦理
刊物订阅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植物学报》简介
检索系统收录
综合评价指标
获奖情况
审稿流程
历史沿革
历年审稿专家
《植物学报》征稿简则
数据政策
投稿指南
论文模板
论文写作基本格式规范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长英文摘要撰写模板
论文出版与版权转让协议
编委会
青年编委
远程办公区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主编办公
编辑办公
读者服务区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分栏目浏览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知识体系
仪器设备
更多...
试剂耗材
更多...
技术服务
更多...
电子目录推送
《植物学报》电子双月刊逢单月通过邮件进行发行
Email:
我要订阅
友情链接
微信号:zwxb_2025
淘宝店二维码
微店二维码
目录列表
2001年, 第05期
刊出日期:2001-09-20
综述与专论
植物钾营养高效与膜转运系统的关系(英)
刘建祥 杨肖娥 吴良欢 John Bennett
植物学报. 2001, 18(05): 513-520.
摘要
(
2245
)
PDF
(345KB) (
1425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HKT1和HAK1等转运子介导钾离子的高亲和吸收以及K+/Na+共运转,从而可能增强Na+替代K+的能力;KAT1和KST1等离子通道介导钾离子的累积和转运,从而调节气孔细胞的渗透压,控制气孔运动。阐述了植物生物膜上离子转运机制和钾营养高效机理的某种可能的关系。这些转运子和通道的高效表达可能与植物钾营养高效有很大的相关性。
植物抗冻机理研究新进展:抗冻基因表达及其功能
邓江明 简令成
植物学报. 2001, 18(05): 521-530.
摘要
(
2422
)
PDF
(376KB) (
3101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综述了迄今业已分离和鉴定的低温诱导表达的抗冻基因,以及通过染色体基因制图方法揭示和证实的抗冻性基因。并着重地介绍了这些抗冻基因在提高植物抗冻能力上的功能。这些抗冻基因表达合成的新多肽具有高度的亲水性,起着保护和稳定细胞膜结构的作用,从而防止冰冻伤害、提高植物的抗冻能力。同时还介绍了抗冻基因表达中的某些调节因子,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CBF基因似乎有可能作为抗冻基因表达的“主开关”,以及Ca2+作为植物细胞的第二信使在传递低温信号、启动和调节抗冻基因表达中可能的重要作用。这些研究结果,不仅为阐明植物的抗冻机理提供了新的证据,而且为改良农作物的抗寒性提供了新的启示。
马铃薯块茎发育机理及其基因表达
柳俊 谢从华
植物学报. 2001, 18(05): 531-539.
摘要
(
2590
)
PDF
(291KB) (
4592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块茎是有块茎马铃薯植物的地下变态器官,它由匍匐茎顶端膨大形成。对于马铃薯块茎形成的生理机制已有许多研究,这些研究表明,块茎发生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总体来讲短日照、较低的温度以及离体条件下培养基较高的蔗糖浓度等有利于块茎形成,同时,块茎形成过程中内源激素亦发生一系列变化。然而,对于块茎形成中相关基因表达,进而调控块茎形成的系统研究目前还较滞后。已有研究显示,块茎形成与膨大涉及到一系列基因的表达与关闭,同时它也与淀粉合成和块茎储藏蛋白基因的表达有关。综述了这一领域现有的研究进展。
壳梭孢素对质膜H+-ATPase活力影响机制的研究进展
文彬 宾金华 陈雄伟 潘瑞炽 王小菁
植物学报. 2001, 18(05): 540-545.
摘要
(
2488
)
PDF
(220KB) (
1858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壳梭孢素(FC)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工具广泛用于研究酸介导的生长反应和依赖于质子推动力的膜运输系统,FC刺激质膜H+_ATPase的活性是通过FC结合蛋白(FCBP)与H+_ATPase 发生作用。FCBP是14-3-3蛋白家族成员之一。
茉莉酸类与植物地下贮藏器官的形成
甘立军 曾晓春 周燮
植物学报. 2001, 18(05): 546-553.
摘要
(
2502
)
PDF
(290KB) (
2741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茉莉酸类化合物(茉莉酸及其衍生物)可能参与了马铃薯、薯蓣、菊芋的块茎,甘薯的块根以及洋葱、大蒜的鳞茎形成。JA及MeJA均可诱导离体条件下马铃薯块茎的形成和马铃薯髓部细胞的膨大。JA诱导细胞膨大是由于蔗糖积累导致渗透压增加以及细胞壁结构变化,从而使其伸展性增加,纤维素的合成起了重要作用,细胞骨架也是JA诱导细胞膨大所必需的。但迄今为止,尚未确定块茎形成的直接诱导物。
钙_钙调素信号系统与环境刺激
刘宏涛 李冰 周人纲
植物学报. 2001, 18(05): 554-559.
摘要
(
2115
)
PDF
(193KB) (
1631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植物抗逆研究已有很大进展,但传递各种外界刺激的信号通路仍未可知,目前已有一些研究发现很多环境刺激与钙_钙调素系统有关。Ca2+信号系统是很重要的一种信号途径,CaM是目前已知的胞内Ca2+信号受体中最重要的一种,参与了多种生理活动的调节。在热激领域中,研究者已提出Ca2+ CaM系统可能参与了热激反应,在基因调节水平、转录水平、蛋白水平均有Ca2+和CaM参与热激的证据。其它环境刺激也能引起植物体内Ca2+和CaM的一系列变化。这为研究各种环境刺激可能的信号通路提供了基础和依据。
油菜素内酯(BR)促进植物生长机理研究进展
侯雷平 李梅兰
植物学报. 2001, 18(05): 560-566.
摘要
(
2879
)
PDF
(208KB) (
5266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介绍了油菜素内酯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的作用,并简述了促进生长的生理代谢基础。通过比较油菜素内酯与生长素、赤霉素促进生长作用方式的异同,提出油菜素内酯促进生长的信号传导路径不同于其它植物激素。另外从细胞的形态发生、细胞壁扩展的机制和细胞骨架在细胞伸长中的作用等几个方面对油菜素内酯促进植物生长的细胞及分子生物学机制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植物细胞生物反应器培养的研究进展(I)
黄艳 赵德修 李佐虎
植物学报. 2001, 18(05): 567-570.
摘要
(
2361
)
PDF
(140KB) (
2739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利用植物细胞大规模悬浮培养生产植物有用代谢产物在近些年来取得了很大发展,但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的工业化应用受到来自生物及工程技术上的限制。本文针对植物细胞培养的基本特点,详细讨论了与大规模生产有关的工程技术方面的问题,如植物细胞聚集、溶氧及气体成分、流体性能、剪切力对植物细胞培养产生的影响。
植物磷胁迫蛋白和铁胁迫蛋白研究进展
李红 邝炎华
植物学报. 2001, 18(05): 571-576.
摘要
(
1961
)
PDF
(212KB) (
2878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综述了近十年来国内外有关研究植物磷胁迫蛋白和铁胁迫蛋白的文献。着重阐述了磷胁迫和铁胁迫条件下的植物蛋白质变化,如新的蛋白和新的多肽的特异产生,以及相关的分子生物学进展。
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反应与城市绿化
刘艳菊 丁辉
植物学报. 2001, 18(05): 577-586.
摘要
(
2523
)
PDF
(256KB) (
618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大气污染是人类面临的最严峻问题之一,根据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反应方式来选择城市绿化树种是减轻排放后大气污染物的一种重要补充工具。过去我国在植物对不同大气污染物反应特性方面的研究主要局限于:根据不同浓度的大气污染物对植物进行的熏气试验和现场观察植物叶片的宏观受害症状来粗略判断植物对不同污染物的抗性等级。因无统一的指标评价植物抗性能力,不同的方法得出同一植物对同种污染物抗性等级不同的矛盾结论。本文全面分析了近期国内外有关植物对大气污染物抗性特征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建议利用植物在混合大气污染物作用下的宏观和微观、形态和解剖、生态和生理等方面的综合反应特性,科学地划分植物对大气污染物的抗性等级,结合植物的吸污能力,提出筛选绿化植物的合理化建议。
研究论文
盐胁迫条件下杨树盐分与甜菜碱及糖类物质变化
陈少良 李金克 毕望富 王沙生
植物学报. 2001, 18(05): 587-596.
摘要
(
2360
)
PDF
(354KB) (
2834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以抗旱耐盐性强的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和非抗盐的群众杨(P. popularis‘35-44’)为实验材料,研究了盐胁迫条件下盐分与甜菜碱、还原糖、蔗糖以及水溶性糖等细胞相容溶质的动态变化。两种杨树在盐处理期间表现出明显差异:群众杨下部叶片首先表现出盐害症状,处理后两周苗木上部叶片也出现盐害并脱落。而胡杨在试验期间仅下部叶片发黄脱落,盐处理15天后落叶量仅为16%。群众杨盐害症状的出现主要是由叶片中盐离子的大量累积所致。与之比较,胡杨拒吸Na+的能力及控制Cl-转运的能力均优于群众杨。另外,胡杨的耐盐性强于群众杨也与其有机溶质的变化有关。受到盐胁迫后胡杨根叶中甜 菜碱浓度显著提高,在处理后15天达到最高值,特别是叶片中甜菜碱的浓度提高了243倍,达到1*!899.8 μmol/L,根中甜菜碱含量也增加了9倍。此外,盐处理后胡杨叶和根中的还原糖、水溶性糖和蔗糖含量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分别在第4天和第15天达到峰值。与胡杨相反,耐盐性弱的群众杨在盐胁迫期间,叶中甜菜碱和糖含量并无显著提高,根中糖分水平还明显降低。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胡杨渗透调节能力高于群众杨,是其耐盐性强的重要生理基础之一。
锌胁迫下水车前叶细胞自由基过氧化损伤与超微结构变化之间关系的研究
徐勤松 施国新 杜开和
植物学报. 2001, 18(05): 597-604.
摘要
(
2235
)
PDF
(332KB) (
2113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主要研究了模拟锌污染对水车前叶细胞的自由基过氧化损伤和超微结构的变化,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随锌胁迫程度的增大,叶绿素含量、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而POD(过氧化物酶)和CAT(过氧化氢酶)活性则先升后降;MDA(丙二醛)含量上升。超微结构的变化也呈现加重趋势,低浓度处理的变化为细胞核变形、叶绿体膨胀、类囊体排列紊乱;严重的超微结构的损伤是核仁散开、染色质凝集,细胞核几乎成为空核和核膜破裂,核质散出;线粒体脊突膨胀和部分溶解;叶绿体膜断裂、消失和部分类囊体溶解和散到细胞质中。实验结果表明,锌胁迫下叶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反映了内膜系统遭到严重伤害,这可能是自由基过氧化损伤的结果。
枸杞原生质体培养及高效成株体系的建立
曹有龙 许兴 宋玉霞 曲玲 罗青
植物学报. 2001, 18(05): 605-614.
摘要
(
2486
)
PDF
(336KB) (
1954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由枸杞髓部组织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并由此愈伤组织建立起稳定的细胞悬浮系。从悬浮细胞游离的原生质体在改良KM培养基(1.5 mg/L 6_BA,0.5 mg/L NAA和0.5 mg/L 2,4_D)中进行液体浅层培养,3~4 d后出现第一次分裂,第7 d统计分裂频率为50.3%,15 d左右可形成细胞团,3~4周后形成肉眼可见的愈伤组织,愈伤组织植板率为1.25%。将细胞团转移到液体分化培养基(MS+6_BA 1.5 mg/L+2,4_D 0.2 mg/L) 8~10 d可形成大量胚状体,及时将胚性愈伤组织块转移到固体分化培养基上(MS+6_BA 0.2 mg/L),可形成大量绿芽,分化率54.17%。绿芽在生根培养基(MS+NAA 0.2 mg/L)可形成完整植株,移栽后成活良好。
六种苏铁属植物的羽片比较解剖学研究
唐源江 廖景平
植物学报. 2001, 18(05): 615-622.
摘要
(
2286
)
PDF
(315KB) (
2114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研究了锈毛苏铁(Cycas ferruginea)、石山苏铁(C. miquelii)、四川苏铁(C. szechuanensis)、海南苏铁(C. hainanensis)、仙湖苏铁(C. fairylakea)和贵州苏铁(C. guizhouensis)等六种苏铁属植物羽片的比较解剖学,结果显示锈毛苏铁与石山苏铁在下皮层厚壁细胞、海绵组织中含晶细胞、中脉隆起、叶缘形态、韧皮部形态及分泌道的有无等特征上具有较明显的差异;四川苏铁与海南苏铁和仙湖苏铁非常相近;海南苏铁与仙湖苏铁基本一致;贵州苏铁在中脉隆起、叶缘形态、韧皮部形态等方面与四川苏铁、海南苏铁及仙湖苏铁三者有差异。支持将锈毛苏铁、石山苏铁独立为种的观点,并认为海 南苏铁与仙湖苏铁不能区分。四川苏铁与海南苏铁和仙湖苏铁具有较近的种系关系,贵州苏 铁与其它种的种系关系相对较远。
研究简报
中华芦荟组培苗与正常苗某些理化特性的比较研究
由继红
植物学报. 2001, 18(05): 623-626.
摘要
(
2071
)
PDF
(158KB) (
1955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对中华芦荟(Aloe vera L. var. chinensis)组培苗与正常苗的干重、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蛋白质含量及蛋白质电泳、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等理化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华芦荟组培苗与正常苗的上述各项指标均差异不显著。证明植物组织培养方法是中华芦荟快繁的一条有效途径,可用组培苗来代替正常的扦插苗。
油松、白皮松和青木千花粉营养成分的研究
支崇远 王开发
植物学报. 2001, 18(05): 627-630.
摘要
(
2368
)
PDF
(147KB) (
2018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通过对我国有巨大生产量和应用潜力的油松、白皮松和青杄花粉的18种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C、磷脂、葡萄糖氧化酶等重要营养成分含量的测定,发现这三种花粉的以上成分含量都很高。其中青杄花粉的维生素A含量达70 641.6 IU/100 g,氨基酸总量达24.443 mg/100 mg。从营养的角度来看,青杄花粉是较优秀的花粉。
科学家园地
花卉园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俊愉教授
赵惠恩
植物学报. 2001, 18(05): 631-632.
摘要
(
2874
)
PDF
(68KB) (
1571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动态与信息
国外大刊重要论文简介
植物学报. 2001, 18(05): 633-633.
摘要
(
2600
)
PDF
(50KB) (
645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征稿说明
植物学报. 2001, 18(05): 634-634.
摘要
(
2672
)
PDF
(26KB) (
799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