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作者指南
出版伦理
刊物订阅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植物学报》简介
检索系统收录
综合评价指标
获奖情况
历史沿革
《植物学报》征稿简则
投稿指南
论文模板
论文写作基本格式规范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论文基金项目著录格式
论文出版与版权转让协议
图片展示
更多...
仪器设备
更多...
试剂耗材
更多...
技术服务
更多...
电子目录推送
《植物学报》电子双月刊逢单月通过邮件进行发行
Email:
我要订阅
友情链接
微信号:zwxb_2009
淘宝店二维码
微店二维码
目录列表
2004年, 第02期
刊出日期:2004-04-20
综述与专论
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极具前景的模式系统——小立碗藓
赵奂 赵晓刚 何奕昆 刘祥林
植物学报. 2004, 21(02): 129-138.
摘要
(
1694
)
PDF
(997KB) (
2719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小立碗藓作为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极具前景的模式系统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的生活史周期短,易于培养,转基因植株易于分析,核基因组容易和外源DNA 发生同源重组,这些特点使它成为研究基因功能的良好材料。一些成功的基因敲除和基因破坏已经在小立碗藓中实现,这些基因的功能也通过小立碗藓转化植株的特点得以证实。小立碗藓标签突变文库已经建立,其应用为小立碗藓基因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关于小立碗藓的ESTs 数据库已经建立,已有67 000 条ESTs 信息。
植物戊糖磷酸途径及其两个关键酶的研究进展
黄骥 王建飞 张红生
植物学报. 2004, 21(02): 139-145.
摘要
(
1690
)
PDF
(45KB) (
2265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戊糖磷酸途径是植物体中糖代谢的重要途径,主要生理功能是产生供还原性生物合成需要的NADPH,可供核酸代谢的磷酸戊糖以及一些中间产物可参与氨基酸合成和脂肪酸合成等。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是戊糖磷酸途径的两个关键酶,广泛的分布于高等植物的胞质和质体中。本文综述了植物戊糖磷酸途径及其两个关键酶的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讨论了该途径在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胁迫应答中的作用。
高羊茅和其他羊茅植株再生与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吴关庭 胡张华 陈锦清
植物学报. 2004, 21(02): 146-155.
摘要
(
1186
)
PDF
(57KB) (
738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高羊茅、紫羊茅和草地羊茅均为很重要的多年生冷季型牧草与草坪草,生物技术在其品种改良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30年来,三种羊茅的组织培养、胚性培养物的长期保存以及遗传转化等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已建立起多种植株再生体系和遗传转化技术,但作为单子叶植物,这些草种的组织培养和转基因遗传改良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以上几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综述。
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尹华军 刘庆
植物学报. 2004, 21(02): 156-163.
摘要
(
1366
)
PDF
(50KB) (
2085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休眠与萌发是植物种子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特征,受许多基因调控和环境因子的影响。利用数量遗传学方法(如QTL 分析)和突变等手段已对休眠和萌发特性进行了深入的遗传学研究。近些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种子休眠和萌发研究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运用,特别是基因表达、基因组测序和以双向凝胶电泳及质谱分析为技术基础的蛋白质组学分析,已成为研究种子休眠和萌发的新工具和新方向。本文主要就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种子休眠与萌发的进展给予简要综述。
蕨类植物精细胞运动器和细胞骨架的研究
刘宁 刘建武
植物学报. 2004, 21(02): 164-171.
摘要
(
1303
)
PDF
(2367KB) (
873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介绍了近年来蕨类植物游动精子运动器和细胞骨架的研究进展。游动精子由配子体精子器中的非运动细胞发育形成,其分化过程包括了运动器官和细胞骨架的合成和组装。精子发生过程中形成的运动器的各部分结构包括鞭毛、基体、多层结构及附属结构;基体是细胞中新形成的结构,在不同类群的蕨类植物中分别由双中心粒、分支生毛体和生毛体产生。鞭毛、基体和多层结构中的微管带形成了游动精子三个独特的微管列阵,由于微管蛋白的后修饰作用这些微管列阵十分稳定;centrin是运动器中的重要成分, 但功能尚不清楚,可能和细胞骨架及运动器的构建有关。
苔藓植物分子系统学研究概况
李晶 沙伟
植物学报. 2004, 21(02): 172-179.
摘要
(
1408
)
PDF
(48KB) (
1372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结合同工酶分析技术及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和DNA序列测序3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苔藓植物的分子系统学研究概况进行了介绍,并指出了在苔藓植物分子系统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研究论文
毛竹茎秆纤维发育过程的超微结构观察
甘小洪 丁雨龙
植物学报. 2004, 21(02): 180-188.
摘要
(
1545
)
PDF
(858KB) (
851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利用透射和扫描电镜观察了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 (Carr.) H. De Lehaie)茎秆纤维发育过程中的超微结构变化。在纤维细胞初生壁形成期,细胞质中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数量有明显的增加,出现大量的由内质网与高尔基体分泌形成的运输小泡,周质微管平行分布于质膜内侧,出现环状片层结构,并在细胞壁与质膜之间出现壁旁体结构。随着次生壁的逐渐形成,细胞质中细胞器逐渐地解体并出现多泡小体;纤维细胞核出现染色质凝聚并边缘化,但在8 年生的纤维中可以持续存在;在纤维次生壁形成的整个阶段都存在与周围细胞相联系的胞间连丝和运输小泡;次生壁 在前4 年加厚明显,以后加厚程度减缓,但可以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并随着加厚出现宽窄交替的多层结构。结果表明,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壁旁体等细胞器与周质微管一起参与了初生壁和次生壁早期的形成;纤维细胞次生壁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漫长的程序性细胞死亡(PCD),而PCD 的产物与胞间连丝一起参与了次生壁的形成与加厚;染色质凝聚并边缘化的细胞核与胞间连丝的持续存在,证明毛竹茎秆纤维细胞是一种典型的长寿细胞。
咖啡多胚现象与多胚苗形态发育的研究
莫饶 郑成木 朱稳 韩平原
植物学报. 2004, 21(02): 189-194.
摘要
(
1308
)
PDF
(237KB) (
1437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通过目测筛选出咖啡多胚豆(种子),对其进行离体胚培养获得幼小植株,观察分析了多胚及其幼苗的形态发育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倍性咖啡种质均存在多胚现象,不同材料的双胚率不同(变幅在1.06‰ ~ 4.46‰),其中四倍体材料普遍比二倍体的高。多胚豆中胚的形态和着生位置各异。多胚再生植株生长发育特点各不相同,一般大胚再生植株生长发育正常;小胚植株长势弱,出现畸形植株及生长过程中夭亡等现象。同一咖啡豆中远离正常胚位的额外胚可能是由胚囊外的体细胞发育而形成的不定胚。
蒙古荚叶片解剖结构及其在城市景观和环境保护中的生态学意义
邢全 石雷 刘保东 张大维 张金政
植物学报. 2004, 21(02): 195-200.
摘要
(
1306
)
PDF
(556KB) (
735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蒾蒾利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蒙古荚的叶片表皮形态和解剖结构特征,对比欧洲荚,对其叶片结构的分化、气孔器与表皮毛、腺毛的密度和分布、角质层及蜡质纹饰等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蒾示,其叶片形态和解剖结构与生态适应性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蒙古荚落叶迟,且抗寒、抗旱、耐阴,叶片对灰尘的吸附能力较强,在城市园林美化和抗污染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与方法
拟南芥室内培养技术
李俊华 张艳春 徐云远 种康 王辉
植物学报. 2004, 21(02): 201-204.
摘要
(
2170
)
PDF
(2128KB) (
3817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本文报道了室内培养拟南芥的一些简便易行的改进技术。采用我们改进的营养土、蛭石、素沙混合培养介质和直播方式培养拟南芥, 并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在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水分和光照等方面给予适当管理,能培养出生长更健壮、更好地满足实验要求的拟南芥植株。此外还介绍了播种、浇水、生育期调节、种子保存、病虫害防治和防混杂等环节的一些技巧措施。与其他培养方法相比,此法不仅简便、效果好,而且适合较简易的培养条件。
专题介绍
植物体中的MAPK
肖文娟 宾金华 武波
植物学报. 2004, 21(02): 205-215.
摘要
(
1678
)
PDF
(63KB) (
1537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促细胞分裂剂激活性蛋白激酶(MAPK)是一类存在于各种真核生物体中的丝氨酸/苏氨酸型蛋白激酶。它被上游激活因子MAPKK磷酸化而激活,并通过将底物蛋白上的丝氨酸和苏氨酸残基磷酸化而传递信号。它与其他一些信号分子组成MAPK级联信号通路,接受外界刺激信号,将信号转入细胞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它的作用受到不同因子的调节。本文介绍了植物体中的MAPK的结构特点、作用机理、生物功能以及MAPK级联信号通路的调节。
植物的双组分信号系统
类延宝 宋松泉 傅家瑞 程红焱
植物学报. 2004, 21(02): 216-227.
摘要
(
1657
)
PDF
(3584KB) (
1532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双组分系统由感受信号输入的组氨酸(His) 蛋白激酶和调节信号输出的反应调控因子组成,涉及许多原核生物、真菌、黏菌和植物的各种信号转导途径。在植物中,还存在更复杂的包括杂合的His激酶、磷酸传递中间体和反应调控因子的信号系统,称为多步骤双组分系统。最近的研究表明,双组分系统在对环境刺激和生长调节剂(如乙烯、细胞分裂素、光和渗透胁迫)的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干旱胁迫与ABA 的信号转导
刘子会 郭秀林 王刚 李广敏
植物学报. 2004, 21(02): 228-234.
摘要
(
1606
)
PDF
(1370KB) (
1421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植物经历干旱胁迫时,ABA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干旱信号而传递干旱信息。在干旱信号ABA的转导过程中,从ABA的被感知到保卫细胞发生变化引起气孔关闭以及ABA诱导的基因表达都经历了复杂的变化。本文对ABA的信号转导过程进行了综述。
光受体及光信号转导
闫海芳 周波 李玉花
植物学报. 2004, 21(02): 235-246.
摘要
(
1425
)
PDF
(2521KB) (
1417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对环境信号反应的能力,光是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一个重要的环境信号。植物为了更好地生长和发育形成了精密的光信号接收和转导系统。本文介绍近年来光信号接收即光受体和光信号的转导研究进展。
河南省木本植物的多样性及其在园林中应用的前景
闫双喜 杨秋生 史淑兰 鲁琳 李静
植物学报. 2004, 21(02): 247-253.
摘要
(
1473
)
PDF
(44KB) (
126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本文对河南省所产的106科308属1 240种木本植物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发现河南省木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活型多样性丰富,生态学特性多样性和园林用途多样性齐全。文中界定了各类园林树木的判定标准,并根据此标准初步筛选出适宜于在城市园林中栽植的各类观赏树木85科219属641种、2亚种、24变种和1变型,从而为河南省及其邻近地区城市园林及各类风景园林的绿化在树种选择上提供了科学依据。文章最后对河南省野生园林树木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对其开发利用途径提出了建议。
科学家园地
洪德元院士传略
植物学通报编辑部
植物学报. 2004, 21(02): 254-255.
摘要
(
1404
)
PDF
(24KB) (
764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