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灵山2种典型灌丛碳密度分配特征研究
张建华, 周晓阳, 段珊珊, 白佳妮, 徐龙超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地上地下生态过程关联):
1.
doi: 10.17521/cjpe.2024.0300
摘要
(
1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灌丛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密度估算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其面积增加引起的植被碳储量增加被认为是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也是我国生态系统碳汇研究中最不确定因素之一。为了估算华北地区常见灌丛生态系统碳密度及其分配规律, 该研究采用野外调查和异速生长方程法, 对北京东灵山鬼箭锦鸡儿(Caragana jubata)和鹅耳枥(Carpinus turczaninowii)灌丛生态系统碳密度和分布特征进行了探究。研究结果表明: 鬼箭锦鸡儿灌丛碳密度(427.59 t?hm-2)显著高于鹅耳枥灌丛(178.19 t?hm-2), 其中土壤碳密度占绝对优势(98.53%和81.31%), 分别为421.29和144.89 t?hm-2。土壤有机碳富集在0–50 cm土层中, 且土壤有机碳密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鬼箭锦鸡儿灌丛各土层有机碳密度均高于鹅耳枥灌丛, 这可能是由于前者分布区域气温较低和坡度较小, 有利于积累有机物。灌木层和乔灌层对整个生态系统碳密度贡献较小(1.27%和17.77%), 分别为5.44和31.69 t?hm-2, 其中乔木层各器官碳密度排序为树干>根>枝>叶, 2类灌丛灌木层碳密度排序均为: 枝>根>叶, 且鬼箭锦鸡儿灌丛灌木层各器官碳密度均显著高于鹅耳枥灌丛。草本层和凋落物层对灌丛的碳密度贡献最小(0.20%和0.91%), 分别为0.86和1.62t?hm-2, 其中鬼箭锦鸡儿灌丛草本层碳密度(0.55 t?hm-2)显著高于鹅耳枥灌丛(0.35 t?hm-2), 且鬼箭锦鸡儿灌丛草本层地上和地下部分碳密度相近, 而鹅耳枥灌丛草本层地上碳密度显著低于地下部分, 鹅耳枥灌丛凋落物层碳密度(1.27 t?hm-2)显著高于鬼箭锦鸡儿灌丛(0.31 t?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