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2025年, 第植被期
    刊出日期:2025-05-20
      
    祁连圆柏林群落组成及特征
    陈龙 郭柯 勾晓华 赵秀海 马泓若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植被):  0-0.  doi: 10.17521/cjpe.2024.0163   cstr: 32100.14.cjpe.2024.0163
    摘要 ( 227 )   PDF (1673KB) ( 54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祁连圆柏林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山地,是中国特有的森林植被类型,是高山林线以及林草交错带的代表性群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固土保水、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屏障功能与作用。系统研究她的空间分布、群落结构与物种组成及其特征,可为当前祁连圆柏林保护、利用及其持续管理提供认识基础与科学依据。于2018-2022年在植物生长季对祁连圆柏林进行详细的样方调查,共设置样地52处,基本遍及祁连圆柏林全部分布区,并通过历史资料收集整理,共获取完整调查样方72个。通过群落数量统计及聚类分析发现:(1)祁连圆柏林主要分布于海拔2800-3800m的山地阳坡、半阳坡,通常占据同地段生境条件相对严酷的干燥、瘠薄、陡峭的山坡,现存林多为次生演替后的顶级群落,林分相对稀疏,郁闭度0.2-0.6,平均高度5-13m,由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组成,乔木层以祁连圆柏为绝对优势,径级结构呈右偏正态分布,胸径集中于4-8cm,灌木层和草本层随生境条件变化差异较大。(2)林内共记录到维管植物370种,隶属于48科151属,其中被子植物含45科148属,裸子植物含2科2属,蕨类植物含1科1属,前三大科分别为菊科、禾本科和豆科,生活型组成中,草本种类明显多于木本。(3)根据群落优势种和特征种,祁连圆柏林可进一步划分出11个群丛组25个群丛类型,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生态序列,海拔从低到高依次为祁连圆柏-鲜黄小檗-草本群丛组、祁连圆柏-金露梅-草本群丛组、祁连圆柏-小叶金露梅-草本群丛组、祁连圆柏-银露梅-草本群丛组,在人为扰动严重的区域,群落中灌木层发育较差,逐渐向祁连圆柏-草本群丛组发展。
    中国高山松群系的群落特征
    杜燕 刘鑫 张瀚曰 马少伟 包维楷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植被):  1-0.  doi: 10.17521/cjpe.2024.0076   cstr: 32100.14.cjpe.2024.0076
    摘要 ( 123 )   PDF (9942KB) ( 43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高山松(Pinus densata)群系是中国西南山区分布面积最广的松林之一, 属中国特有群系, 主要分布在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和西藏东南部。该研究基于文献资料和野外科学考察样点, 明确了高山松林的地理分布边界, 初步摸清了高山松林的地理分布范围。利用2020–2022年调查的48个样方数据, 提出了群系分类的初步方案, 并对群落结构等特征进行了描述, 结合搜集到的2012年调查的11个样方数据, 对物种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1)分布区跨越雅江、乡城、稻城、德钦、香格里拉、芒康、米林等33个县(市), 东起丹巴县东谷镇, 西迄桑日县增期乡, 北起壤塘县蒲西乡, 南至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境内的玉龙雪山, 海拔高度在(2300) 2500–3800 (4000) m之间。(2)调查到维管植物共计522种, 隶属67科222属, 其中种子植物60科209属500种, 中国特有植物42科114属233种, 区系地理成分以北温带成分占优。(3)基于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的差异, 将高山松群系进一步划分为7个群丛组、20个群丛。
    中国柔毛油杉林的群落类型及特征
    韩鹏宾 何斌 陆树刚 唐勤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植被):  1-0.  doi: 10.17521/cjpe.2024.0345
    摘要 ( 77 )   PDF (8136KB) ( 22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柔毛油杉(Keteleeria pubescens)为中国特有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以其为优势种的群落分布区极其狭窄,呈斑块状零星的分布在贵州省和湖南省的山地和丘陵。为揭示柔毛油杉林的空间分布、群落组成及特征,本研究于2021-2023年的植物生长季对柔毛油杉林群落开展了全面的样方调查,在柔毛油杉的分布区内选择调查样地共计4处,设置样方11个,调查覆盖了柔毛油杉林的所有分布区域。记录柔毛油杉林所有群落的生境、物种组成及数量特征等信息。主要结果有:(1)柔毛油杉林物种组成较丰富,共记录维管植物102种;(2)共划分为2个群丛组和2个群丛,即柔毛油杉+常绿阔叶树群丛组和柔毛油杉-草本群丛组;柔毛油杉+青冈群丛和柔毛油杉-狗脊群丛;(3)柔毛油杉林垂直分层明显,乔木层主要有柔毛油杉及栎属、锥属、松属等的物种;(4)柔毛油杉更新较差。本研究将为柔毛油杉林及其物种多样性的有效保护提供扎实的科学资料数据。
    铁坚油杉林的群落类型及特征
    何斌 韩鹏宾 肖书礼 裴康迪 唐勤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植被):  1-0.  doi: 10.17521/cjpe.2024.0238
    摘要 ( 76 )   PDF (7358KB) ( 2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铁坚油杉(Keteleeria davidiana)是孑遗植物, 且为我国特有物种, 铁坚油杉林分布于陕西、四川、湖北、湖南、贵州及云南, 具有良好的改良土壤和水源涵养、用材和药用功能。为了对铁坚油杉的种质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该研究通过对野外实地调查以铁坚油杉为优势种的群落样方数据进行分析, 基于群落学-生态学分类原则和最新的中国植被分类系统修订方案, 划分群丛组和群丛, 并对每个群丛组和群丛的特征进行描述, 揭示其群落组成及结构。主要结果如下: (1)铁坚油杉林的48个样方, 可划分为铁坚油杉-灌木-草本群丛组、铁坚油杉-草本群丛组和铁坚油杉+阔叶树-草本群丛组, 这3个群丛组可再划分7个群丛, 含铁坚油杉-铁仔(Myrsine africana) -贯众(Cyrtomium fortunei)群丛、铁坚油杉-油茶(Camellia oleifera)-山麦冬(Liriope spicata)群丛、铁坚油杉-山麦冬群丛、铁坚油杉-青绿薹草(Carex breviculmis)群丛、铁坚油杉-里白(Diplopterygium glaucum)群丛、铁坚油杉-柳叶箬(Isachne globosa)群丛和铁坚油杉+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扁竹兰(Iris confusa)群丛。(2)在铁坚油杉-灌木-草本群丛组和铁坚油杉-草本群丛组中乔木层以铁坚油杉为唯一优势种。(3)在调查的铁坚油杉林的群落中灌木层内铁坚油杉的幼树幼苗较多, 更新良好。该研究提供了所有样方的调查原始数据和注明已有数据来源。
    中国云南铁杉林的群落组成及特征
    韩鹏宾 裴康迪 何斌 肖书礼 唐勤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植被):  1-0.  doi: 10.17521/cjpe.2024.0239
    摘要 ( 61 )   PDF (8126KB) ( 17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云南铁杉林(Tsuga dumosa)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西藏、云南、四川)的横断山脉及其延伸, 现存的云南铁杉林主要分布于湿润山地且多生长在山脊、陡坡及溪流边等生境, 其森林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包括自然和人为干扰)。为揭示云南铁杉林的空间分布、群落组成及特征, 该研究于2018年和2021–2023年的植物生长季对中国分布的云南铁杉林群落开展了系统的样方调查, 在云南铁杉林的分布区内选择调查样地共计114处, 设置样方178个, 基本涵盖了云南铁杉林所有分布区域。记录云南铁杉林所有群落的生境、物种组成及数量特征等信息。通过数量分析方法, 主要结果有: (1)云南铁杉群系(简称云南铁杉林)178个样方内共记录维管植物403种。(2)云南铁杉林的群落类型丰富, 共划分11个群丛组和34个群丛类型。(3)云南铁杉林的垂直分层明显。乔木层主要有云南铁杉及栎属(Quercus)、冷杉属(Abies)、柯属(Lithocarpus)、云杉属(Picea)、槭属(Acer)和杜鹃花属(Rhododendron)等的物种。(4)云南铁杉更新良好。该研究能为更好的理解云南铁杉林在中国针叶林带中所起的作用提供扎实的科学资料数据。
    植被科学画符号系统设计和标准化绘图范式——以森林群落剖面图为例
    李家湘, 刘文倩, 蒋国平, 赵丽娟, 徐永福, 吴磊, 喻勋林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植被):  1.  doi: 10.17521/cjpe.2025.0069
    摘要 ( 5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群落剖面图是综合表达植物群落结构、生境特征与生态关系的植被科学画,其信息容纳量、可视化效率和传播效率高,在植被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性。然而,传统群落剖面图受限于符号系统缺失、绘制主观性强及信息表达不完整等问题,阻碍了其有效实践及科学价值的深度挖掘。【目的】本研究以森林群落为对象,提出一套融合植被生态学、艺术设计与数字技术的植被科学画符号系统与标准化绘图范式,旨在实现群落结构与生境时空属性的精准可视化。【方法】基于亚热带典型植被类型的样方调查,结合正坡位与顺坡位双窄带绘制法,构建多层级符号体系(6大元素模块、21类图形符号),并创新性地引入中国画写实技法与数字绘图工具协同工作流,形成从现场草图到数字成图的标准化流程。【主要结果】提出了一套森林群落剖面图符号系统、组成参数和绘图技法,包含地形、植被、土壤三大类符号库,实现群落垂直分层(乔木/灌木/草本)、个体形态(胸径/冠幅/分枝角度)与生境因子(坡度/土壤质地/凋落物厚度)的定量化表达,清晰展现了群落的空间(植物个体的垂直分层和相对位置)和非空间(物种组成,个体大小和密度等)结构、种间关系和群落生境信息。通过11个群丛33幅分图的绘制实践,验证其跨植被类型的普适性。【结论】本研究从元素组成和设计入手,规范森林群落剖面图构图、符号组成和表现技法,突破传统示意图范式,将群落剖面图升维为兼具科学精准性与艺术表现力的植被科学画,为《中国植被志》编研提供标准化制图工具。
    植被志书研编中图表绘制的常见问题与技术参考
    刘碧颖, 陈子豪, 源思浩, 周婷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植被):  1.  doi: 10.17521/cjpe.2024.0468
    摘要 ( 5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植被志书的研编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在一定的规范和原则指导下进行。然而,目前关于志书编写中图表绘制的相关规范和技术参考仍较为匮乏。本文针对植被志书研编中的群系地理分布图、群落剖面图、生态气候图、群丛分类表及其它常规图表绘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详细探讨了其绘制方法和技术流程。通过分析现行植被志研编框架中图表绘制的常见问题,本文提出了一套科学、规范且高效的图表绘制技术方法,包括地理分布图的底图处理与点位绘制、剖面图的调查与绘制流程、生态气候图的数据提取与可视化、以及群丛分类表的数量分类方法选择等。这些方法旨在统一植被志书图表风格,提高志书的整体性和科学性,同时为后续相关志书研编及科技论文撰写中图表绘制提供参考。

  • 微信服务号: zwstxbfw

  • 微信订阅号:zwstxb

  • 淘宝店订购

  • 微店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