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图/表 详细信息
基于“以赛促创”的植物科学领域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
魏梦璐, 李锦粤, 饶玉春
植物学报    2025, 60 (4): 656-663.   DOI: 10.11983/CBB25031
摘要   (110 HTML3 PDF(pc) (554KB)(841)  

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 承担着通过推动教育模式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使命。高校植物科学领域创新型人才传统培养模式存在教学形式与内容陈旧、理论与实践相分离、培养模式不规范以及评价体系不合理等结构性短板。学科竞赛作为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载体, 在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及创新素质与能力4个层面, 对学生创新潜能的激发与创新能力的锻炼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该文以浙江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培养模式为例, 探讨如何将学科竞赛有机融入植物科学领域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从课程建设、管理体系、师资队伍、激励与评价机制等多角度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 并展示了育人实践成效, 以期为同类院校植物科学领域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参考。



View image in article
图1 植物科学领域创新型人才培养闭环模型
正文中引用本图/表的段落
学科竞赛是一种面向学生开展的课外学术科技活动, 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又高于课堂教学水平的基础上, 考查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已成为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问题发现-方案设计-实践验证-价值实现”, 学科竞赛有效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性, “以赛促学”“以赛促研”, 构建“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素质与能力”的闭环系统, 使植物科学人才培养从“知识容器”转向“创新引擎”(图1)。首先, 激发创新意识, 增强学生对创新活动的主动认知与价值认同, 使学生产生“想创新”的愿望和动力; 然后, 开拓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突破常规的认知模式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使学生掌握“会创新”的能力; 进而培养创新精神, 磨炼学生坚韧的意志与冒险精神, 使学生拥有“敢创新”的品质; 最终提升创新素质与能力, 经过训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的综合应用能力全面提升, 具备“能创新”的实践能力。
本文的其它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