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报 ›› 2001, Vol. 18 ›› Issue (04): 479-484.
屈红霞 孙谷畴 蒋跃明
QU Hong_Xia SUN Gu_Chou JIANG Yue_Ming
摘要: 诱发因子如草酸、拮抗菌产生的抗菌素等,以及采后热处理、紫外线处理可以诱导水果产生抗病性,此外有的水果具有先天性抗病成分。对这些活性成分进行分析,并用之于水果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为水果的防腐保鲜提供了新的方法。追踪这些抗病物质的产生和分布,需要采用一些专门的分析方法。目前采用的方法是将果实组织破碎,离心,通过萃取、层析或电泳技术进行纯化,然后用核磁共振、X_射线衍射及各种波谱分析技术进行结构鉴定。抗真菌物质的活性可以用薄层层析生物学方法、孢子萌发法或纸碟法进行鉴定。而抗真菌活性物质的定位则用组织化学法。电子显微术、放射自显影技术和免疫印迹技术也广泛用于组织化 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