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曹春福, 周非飞, 董志鹏, 李颖俊, 张雨, 李大稳, 甘展峰, 方克艳 (2016). 福建戴云山台湾松树轮——气候响应的线性和非线性模式研究.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11, 44-51.
|
[2] |
陈亚宁, 李卫红, 陈亚鹏, 徐长春, 张丽华 (2007). 新疆塔里木河下游断流河道输水与生态恢复. 生态学报 27, 538-545.
DOI
URL
|
[3] |
邓潮洲, 张希明, 李利, 吴俊侠, 刘国军, 闫海龙, 朱军涛, 吕朝燕 (2010). 河道输水对塔里木河下游胡杨生长状况的影响. 中国沙漠 30, 312-318.
|
[4] |
勾晓华, 邓洋, 陈发虎, 杨梅学, 方克艳, 高琳琳, 杨涛, 张芬 (2010). 黄河上游过去1234年流量的树轮重建与变化特征分析. 科学通报 55, 176-183.
DOI
URL
|
[5] |
苟晓霞, 叶茂, 高生峰, 徐俏 (2017). 塔里木河中游胡杨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37, 1864-1871.
DOI
URL
|
[6] |
韩路, 王海珍, 彭杰, 莫治新 (2007). 塔里木河上游天然胡杨林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与动态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27, 1668-1673.
|
[7] |
李江风 (1989). 塔克拉玛干沙漠气候和利用. 干旱区研究 (1), 1-8.
|
[8] |
李江风, 袁玉江, 由希尧 (2000). 树木年轮水文学研究与应用.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9] |
李霞, 侯平, 杨鹏年 (2006). 塔里木河下游胡杨对水分条件变化的响应. 干旱区研究 23, 26-31.
|
[10] |
李宗善, 刘国华, 傅伯杰, 张齐兵, 胡婵娟, 罗淑政 (2011). 不同去趋势方法对树轮年表气候信号的影响——以卧龙地区为例. 植物生态学报 35, 707-721.
|
[11] |
刘普幸 (2007). 额济纳旗胡杨径向生长的水文气候因子研究. 博士论文. 兰州: 兰州大学.
|
[12] |
刘普幸, 陈发虎, 靳立亚, 勾晓华, 张永香, 彭剑峰 (2007). 基于胡杨年轮重建黑河下游近100年春季径流量. 干旱区地理 30, 696-700.
|
[13] |
刘禹, 吴祥定, 安芷生, 祝一志, 邵雪梅, 刘洪滨, 李兆元 (1997). 树轮密度、稳定C同位素对过去近100a陕西黄陵季节气温与降水的恢复. 中国科学(D辑: 地球科学) 27, 271-276.
|
[14] |
马利民, 刘禹, 赵建夫 (2003). 交叉定年技术及其在高分辨率年代学中的应用. 地学前缘 10, 351-355.
DOI
URL
|
[15] |
邵雪梅, 吴祥定 (1997). 利用树轮资料重建长白山区过去气候变化. 第四纪研究 17, 76-85.
|
[16] |
涂文霞 (2014). 塔里木河不同河段胡杨径向生长与地表径流的关系研究. 硕士论文. 乌鲁木齐: 新疆师范大学.
|
[17] |
涂文霞, 叶茂, 徐海量, 白元 (2014). 塔里木河不同河段胡杨径向生长及径流的影响差异. 干旱区研究 31, 508-515.
|
[18] |
王金山, 哈力克·玉米提, Cyffka B, 吾斯曼·库尔班, 彭树宏 (2008). 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胸径结构及林木分布特征. 植物学通报 25, 728-733.
|
[19] |
汪亮亮, 叶茂, 张同刚, 高生峰, 徐俏, 苟晓霞 (2017). 阿克苏河径流量变化对胡杨年轮生长的影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37(7), 112-117.
DOI
URL
|
[20] |
王希义, 徐海量, 凌红波, 白元 (2013). 塔里木河中游荒漠河岸林物种多样性对地下水埋深变化的响应. 西北植物学报 33, 2071-2076.
|
[21] |
徐海量, 宋郁东, 陈亚宁 (2003). 生态输水后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的动态变化. 中国环境科学 23, 327-331.
DOI
URL
|
[22] |
叶茂, 徐海量, 龚君君, 安红燕 (2011). 不同胸径胡杨径向生长的合理生态水位研究. 地理科学 31, 172-177.
|
[23] |
袁玉江, 周文盛, 张治家 (1989). 乌伦古湖水位下降与乌伦古河水量变化分析. 水文 (4), 138-144.
|
[24] |
张小炎, 袁玉江 (1989). 用年轮年表重建塔里木中游年径流量. 见: 李江风著. 新疆年轮气候年轮水文研究. 北京: 气象出版社. pp. 131-137.
|
[25] |
张永香, 勾晓华, 胡文东, 彭剑峰, 刘普幸 (2005). 树轮记录的贺兰山区近百年来的干旱事件. 生态学报 25, 2121-2126.
DOI
URL
|
[26] |
张元明, 陈亚宁, 张道远 (2003). 塔里木河中游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地理学报 58, 109-118.
DOI
URL
|
[27] |
张芸, 叶茂 (2016). 塔里木河下游不同断面胡杨径向生长对地下水变化的敏感性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36, 818-824.
DOI
URL
|
[28] |
张芸, 叶茂, 汪亮亮, 王敬哲 (2017). 塔里木河源流和干流胡杨年轮生长的差异性. 生态学报 37, 6081-6090.
DOI
URL
|
[29] |
赵少军, 魏强, 徐海量, 郭宏伟, 王希义, 赵新风 (2017). 树木年轮对塔里木河生态环境变迁的印证. 中国沙漠 37, 594-600.
DOI
URL
|
[30] |
周文盛 (1984). 根据阿尔泰山南坡树木年轮初步分析额尔齐斯河500年(1582-2081)径流量. 新疆地理 7, 35-50.
|
[31] |
Biondi F, Qeadan F (2008). A theory-driven approach to tree-ring standardization: defining the biological trend from expected basal area increment.Tree-Ring Res 64, 81-96.
DOI
URL
|
[32] |
Cook ER, Briffa KR, Meko DM, Graybill DA, Funkhouser G (1995). The “segment length curse” in long tree-ring chronology development for palaeoclimatic studies.Holocene 5, 229-237.
DOI
URL
|
[33] |
IPCC (2013). Climate change 2013: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 In: Working Group I Contribution to the Fif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34] |
Liang EY, Ren P, Zhang SB, Shao XM, Eckstein D (2013). How can Populus euphratica cope with extremely dry growth conditions at 2800 m a.s.l. on the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Trees 27, 447-453.
|
[35] |
Meko D, Stockton CW, Boggess WR (1995). The tree-ring record of severe sustained drought.J Am Water Resour Assoc 31, 789-801.
DOI
URL
|
[36] |
Seifert T, Meincken M, Odhiambo BO (2017). The effect of surface fire on tree ring growth of Pinus radiata trees. Ann Forest Sci 74, 34.
|
[37] |
Woodhouse CA (2001). A tree-ring reconstruction of stream- flow for the Colorado Front Range.J Am Water Resour Assoc 37, 561-570.
DOI
UR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