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钱敏1、2、3, 王广艳4, 孟盈5, 杨永平1、2、3. 青藏高原二种车前属植物的核型和C-值报道[J]. Plant Diversity, 2015, 37(4): 407-415. |
[2] |
李雄1、2、3, 杨时海3、4, 杨云强1、2, 尹欣1、2、3, 孙旭东1、2, 杨永平1、2. 不同居群紫花针茅响应干旱胁迫的生理和分子差异分析[J]. Plant Diversity, 2015, 37(4): 439-452. |
[3] |
陈珊1、2, 任宗昕2, 王红2, 吴丁3. 被子植物退化雄蕊的功能类型及其意义[J]. Plant Diversity, 2015, 37(06): 683-692. |
[4] |
姜紫薇, 刘保东, 成晓, 李晓东. 濒危孑遗蕨类植物云贵水韭的胚胎发育[J]. Plant Diversity, 2015, 37(05): 531-536. |
[5] |
于丽霞, 李斌, 黄海泉, 鄢波. 竹亚科lea3基因的进化分析[J]. Plant Diversity, 2014, 36(06): 707-714. |
[6] |
殷根深, 杨志云, 蒋镇宇, 龚洵. 基于比较核型分析方法追溯百合族 (百合科) 二型性核型的起源[J]. Plant Diversity, 2014, 36(06): 737-746. |
[7] |
赵旭耀, 陈斯云, 赵磊, 张雪梅, 马朋飞, 郭振华. MIR166基因家族在陆生植物中的进化模式分析[J]. Plant Diversity, 2014, 36(03): 331-341. |
[8] |
常艳芬, 李捷, 陆树刚, Harald Schneider. 江苏铁角蕨的系统位置和多倍体起源[J]. Plant Diversity, 2014, 36(01): 7-12. |
[9] |
杨志云, 龚洵. 五种中国苏铁属植物的核型分析[J]. Plant Diversity, 2013, 35(5): 601-604. |
[10] |
王广艳1、2、4, 孟盈1、2、3, 聂泽龙1, 杨永平1、2、3. 青藏高原东南缘五种火绒草属植物的核型[J]. Plant Diversity, 2013, 35(3): 355-360. |
[11] |
孟盈1、2、3, 杨永平1、2、3. 青藏高原八种菊科植物染色体核型报道[J]. Plant Diversity, 2013, 35(3): 361-366. |
[12] |
陈光富1, 巴罗菊1, 孙文光1, 娄笑1, 张建文2, 李志敏1. 横断山及邻近地区八种菊科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J]. Plant Diversity, 2013, 35(3): 367-374. |
[13] |
陈光富1, 孙文光1, 张建文2, 李志敏1. 中国特有植物膀胱豆 (豆科) 及两个邻近种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报道[J]. Plant Diversity, 2013, 35(2): 144-148. |
[14] |
张彦, 朱珠, 杨继. 以发育模块重复征用和整合为基础的进化创新机制[J]. Plant Diversity, 2012, 34(3): 222-230. |
[15] |
李琴琴, 周颂东, 何兴金, 魏先芹. 葱属Amerallium亚属 (石蒜科) 的系统发生与性状进化[J]. Plant Diversity, 2012, 34(2): 109-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