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编委会
青年编委
投稿指南
撰稿要求
数据论文投稿模板
生物编目栏目论文撰稿要求
Endnote Style
版权转让协议
出版伦理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预发表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English
2025年, 第6期
刊出日期:2025-06-20
二裂墨角藻(
Fucus distichus
)谱系多样性模式显示纽芬兰大浅滩(the Grand Banks)存在一个海洋冰期避难所
张彤云, 胡自民
生物多样性. 2025, 33(6): 24416. doi:
10.17520/biods.2024416
cstr:
32101.14.biods.2024416
摘要
(
71
)
PDF
(5947KB) (
24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谱系多样性特征推断冰期避难所的位置是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对于理解多样性起源和进化模式以及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生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线粒体23S rRNA-tRNA-Val intergenic spacer (IGS)和
COX1
对加拿大纽芬兰大浅滩(the Grand Banks)的二裂墨角藻(
Fucus distichus
)种群开展了谱系多样性研究。通过比较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和东北大西洋其他二裂墨角藻种群分子数据, 我们发现大浅滩种群的特有基因型数目、单倍型多样性h (均值 = 0.6533)和核苷酸多样性π (均值 = 0.0067)明显高于其他地区(h均值 = 0.1487, π均值 = 0.0022)。IGS和
COX1
单倍型网络图及系统进化树则显示大浅滩种群的单倍型与其他地区单倍型之间亲缘关系较远。这些结果表明大西洋东西两岸的二裂墨角藻可能在更新世末期经历了多次大规模灭绝, 北极的二裂墨角藻祖先可能在末次冰盛期之前的间冰期侵入到东北大西洋, 继而在随后的间冰期(如全新世)跨过大西洋侵入到北美。二裂墨角藻谱系多样性模式还显示纽芬兰大浅滩东岸的弗莱明角(the Flemish Cap)可能是一个潜在的更新世末期冰期避难所。综上所述, 关键地区种群的谱系多样性结果可为深入理解海洋生物进化过程和模式提供重要线索, 进而为遗传资源评估、多样性保护和环境适应等提供科学指导。
湖北省石松类与蕨类植物名录与地理分布
傅强 王雨婷 饶羽菲 黄丽改 王晶晶 苗妙 孟红杰
生物多样性. 2025, 33(6): 24449. doi:
10.17520/biods.2024449
cstr:
32101.14.biods.2024449
摘要
(
194
)
PDF
(705KB) (
69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湖北省位于我国中部,其地形复杂、生境多样,为丰富的植物的生存提供了条件。然而,《湖北植物志》(1976–1998)并未收录石松类和蕨类植物。为了更全面地展示湖北省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多样性与分布信息,本研究基于《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4版)》,结合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提供的湖北省石松类和蕨类植物数据,通过查阅公开出版的著作、论文等,整理编制了湖北省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名录和分布信息。依据PPG I系统进行科、属的排列。结果表明:湖北省有石松类和蕨类植物31科99属570种3亚种27变种,其中石松类植物2科8属38种1亚种,蕨类植物29科91属532种2亚种27变种。此外,本研究指出42种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在湖北省实际并无分布,对37种有分布记录的物种提出了质疑。本研究建议未来应加强野外调查力度,提高标本采集记录的严谨性、准确性,以便更全面彻底地厘清湖北省植物资源。本研究为湖北省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高级检索
图表检索
E-mail Alert
RSS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高被引文章
年度高影响力论文
领跑者5000入选论文
历年审稿专家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
中国植物学会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相关期刊
相关数据库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
微信号:swdyx_wx
淘宝店二维码
微店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