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王艳, 黄琳, 顾海峰, 李爽, 李韶山 %T 中国渤海海域甲藻孢囊的种类多样性和生态地理分布 %0 Journal Article %D 2012 %J 植物学报 %R 10.3724/SP.J.1259.2012.00125 %P 125-132 %V 47 %N 2 %U {https://www.chinbullbotany.com/CN/abstract/article_3057.shtml} %8 2012-03-01 %X 在渤海湾24个站位采集0–10 cm表层沉积物144份样品, 进行甲藻孢囊的种类多样性和生态地理分布研究, 并分析渤海海域水体的富营养化趋势。在渤海海域共采集鉴定出6类32种甲藻孢囊, 包括原多甲藻类孢囊11种、裸甲藻类孢囊6种、膝沟藻类孢囊7种、钙质类孢囊5种、翼藻类孢囊2种及Tuberculodinioid类孢囊1种。其中, 自养型甲藻孢囊17种, 优势种为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孢囊, 丰富的孢囊库为锥状斯氏藻赤潮提供种源, 可作为该海域发生锥状斯氏藻赤潮的参考依据; 异养型甲藻孢囊15种, 优势种为无纹多沟藻(Polykrikos schwartzii)和锥形原多甲藻(Protoperidinium conicum)孢囊; 发现1种产麻痹性贝类毒素的孢囊——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孢囊, 但是仅在S6、S8和S14三个站位发现, 且孢囊数量较少。渤海甲藻孢囊组成与世界其它海域相似, 异养型甲藻孢囊种类丰富, 提示渤海海域富营养化程度较高。每个站位沉积物样品分为3层(每层约3 cm), 春夏两季表层、中层和底层之间孢囊组成差异不大, 平均种类数为5.58–7.29, 孢囊的平均密度范围在58.82–103.57 cysts·g–1 DW之间; 孢囊种类丰富的站点, 孢囊密度也较高, 如S9、S14站位。对渤海海区表层沉积物中甲藻孢囊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统计分析, 发现表、中、底3层甲藻孢囊的平均种类多样性指数在春季(5月)分别为1.69、1.61和1.52; 略低于夏季(8月)的1.83、1.89和1.60。